经济伦理共同体·之八·经济伦理的互动互证结构·上篇


    中心论点·经济伦理共同体的时代任务跟现代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任务明显不同;

    论点延伸·经济伦理的划算性土壤已经演进为互联网时代的经济伦理规则。

   8·经济伦理的互动互证结构·上篇

   通过以上七篇的洗练, 经济伦理共同体的体性预设洗发出了以下五个有效概念:伦理概念的朴素面目是对秩序结构的认识道德概念是对伦理秩序结构的行动诠释;经济概念的朴素面目是在合乎伦理秩序的管理结构中展开系统划算;即《管理战略精神空间结构》交代了共同体概念的的朴素面目具有“物理空间结构的精神化的整体性;而上一篇,从历史意识形态对时代的不利影响整体清算了没有根由的真理性废话,对空间结构的精神化基本完成了哲学本质上的阐释,管理思想上空的阴霾基本驱散,剩下的难题,是如何凸显经济伦理共同体的实际体性,即经济伦理的互动互证结构。于是,总的探索成果归结为管理战略的本体视域是以“精神领空”的文化品质对经济伦理共同体进行完态(生态)的把握。

 

   经济伦理的互动互证结构内在给经济伦理共同体的预想提出了理论任务。作为对管理战略视域的完态呈现,把经济伦理概念放在同一个互动互证结构中提出来,意在回复经济伦理共同体朴素面目。尤其在东方文化的特殊语境下,经济伦理本具自身的互动互证结构。换句表达,东方文化土壤中的经济伦理在划算性思维的土壤中自具天然的朴素面目,而互动互证关系,是联接伦理秩序和经济规律的内在结构。在《划算性思维的经济学意味》一篇交代过,划算性思维主要有私下划拉着打小算盘的意思,引申开来,主要用来表达在两个以上的配置选项之间准确掂量,最后决断。划算性思维不仅在经济上划算,更有伦理道德划算、人情划算、政治地位划算等内容,在历史传承来的心理经验上,极尽直觉之能事,由于比系统经世济民方便掂量,简直无所不算。本论认为,只要划算性思维土壤中的经济伦理二重性没有消失,那么,介入于伦理秩序和经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接结构就是天然的。这样子重复表白经济伦理天然统一体性,其原因,主要为了从理论上区别经济伦理共同体概念跟现代背景下的经济伦理学学科之间的不同使命。

   单效的经济学和伦理学科在历史文化曲折中兜了个很大的圈子。就像东方文化中富有哲学思辨土壤而没有哲学学科一样,东方文化中的确只有经济伦理共同体的划算性土壤,却没有单一的、纯粹的、成型的经济学学科和伦理学学科。而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经济伦理学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确立了在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管理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在中国的学科建制中这个综合了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学、哲学的交叉学科正作为我各管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对于这门所谓的综合性学科,美国经济伦理学家狄乔治曾作一个著名的比喻:“作为一门学科,经济伦理学作为哲学与工商管理教育的联姻而令人瞩目。如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婚姻,双方的父母学科都不赞成它们的结合。但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它们的结合成功了,而且已生儿育女。双方的祖父母即便不赞成它们的结合,也容忍了这些第三代。”其实,稍有抽象能力的朋友已经嗅出了这样的气息,造化是弄人的!但学问大家、政治家、道德家、经济学家更会借助于历史力量和学术公器捉弄人!

  

   历史文化如此这般地跟人转弯弯兜圈圈,真是很扯淡。如果说经济伦理在中国的划算性思维的土壤本具互动互证的朴素,这个朴素结构具有虚实共同体性质,那么,朴素的中国人对经济伦理二重划算具有的强韧的文化特性。换句话说经济伦理共同体的存在可能只是在历史文化的嬗变曲折中淹涵着,并不曾消失过。只是不过,中国内陆的经济和伦理的结合总不在历史的风头浪尖,而在“灯火阑珊”处;在主义意识形态的稀落之处;比如,在姓资姓社或左倾右倾之外。

   就拿建国60多年来的历史曲折来说,我们可以不把中国文革当成传统意识形态上的伦理对抗,但阶级斗争总表现为“制度跟秩序的对抗”,所以是伦理对抗在政治斗争上的反映。但这种伦理对抗和政治斗争在整体上是以牺牲经济划算为代价的。而改革开放后,阶级斗争退居二线,市场经济的扩张活力占据一线,伦理秩序跟制度秩序之间的争执给市场竞争的时代出路全面让道。整个国家之间的斗争之路曲曲折折,本质上都在总路线上展开的划算性思维。阶级斗争只划算旧秩序对新生制度的“坏影响”,所以,在制度秩序上选择了有产者向无产者看齐,有产者趴下了,制度的结构也跟着趴下。同时,牺牲着在新式生产关系上的建设时机。而改革开放只划算科学生产力对新式生产关系的“好影响”,所以,选择了无产者向资产者看齐的制度秩序,有产者站起来了而伦理的结构并没有站起。当下看来,习王联手重拳反腐,制度努力似乎有重整伦理结构的价值走向。

   总起来说,历史总路线反映出的曲折,既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体走向,也反映了政治领袖和其思想倾向之间的总体差别。而政治斗争的本质其实都是划算性思维在内斗内耗着整个国家的正能量。朝三升,暮四升,权贵之间的兴亡斗争似乎有水落石出的错觉,结果看似截然,而本质差别没什么不同,并没有解决折腾百姓的历史根源。斗争的前沿惊天动地,胜者欢呼,败者沦落。实际上,经济和伦理的亲密结合全发生在耀眼主义的稀落之处,在这个地带,既不左倾也没什么右倾,罗密欧与朱丽叶们生活得很好,他们的结合或曾在幸福问题上划算过,或者,根本不曾进行过任何划算。也许,划算性思维本身就很耗人,影响凡人的幸福感吧!我们熟悉的,最典型的现象曾被影视文学关注过,比如,《贫嘴张大民的辛福生活》(略)。在这类文学形式中,幸福,显然来自于对经济偏颇和与伦理偏颇的双向消解。

 

   比之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不幸中国人经济和伦理朴素结合反对者,多是观念的偏执者(迷失自我的商人、政治家、道德家、经济学家);赞成者,多是观念正常的朴素的凡人。根据习大大的亲民言行,作为政治家,习李政府的总体观念还是正常朴素的。但把历史曲折的执着影响消解到朴素生活中,反对赞成,又基本显示为历史文化心理的正常反应,左倾右倾,大历史“以百姓为刍狗”,基本是不当回事的。当真的是小老百姓在“河东河西”间的当下选择。天地良心,都在经济政策和伦理规定的双向妥协中包含着。在中国的划算性土壤中,经济和伦理的意识形态因朴素而无痕。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经济和伦理是一对亲密的对手,是欢喜冤家。就如梁冠华和朱媛媛的对手戏,充满了真诚的机趣,活色生香的划算性幽默渗透着了底层百姓对经济和伦理硬规则的妥协艺术,使划算性思维的颗粒细致入微,又融化到无处不在。

   在内陆,经济和伦理的亲密关系在互助互谅,共识共赢中相互涵养相互兼容着更甚至,它们的第三代第四代已经演进为互联网时代的经济伦理规则。互联网思维在眼下的中国风生水起,而在因特网的发源地并觉不出有多么特别(略),我认为,这自然跟中国内陆的划算性土壤有关。经济和伦理,在互联网思维中是对手化的亲密伙伴,又是伙伴化的亲密对手(暂略)。于是,自然而然地,经济伦理的亲密关系具有内在的互动互证结构。因此,申明经济伦理共同体的理论任务不在于重复经济伦理学的学科思路而是为证成经济伦理的互动互证结构,为管理战略提供一个东方文化视域中的有机生态结构,使文化列国时代的价值乱象获得一个简明的观念。显然,这甚至涉及了哲学的任务,从什么角度“解释世界”,意味着,可能会从什么门径“改变世界”。

 

   在文化列国的混乱状态,价值体系找不到自己的体性,反映为管理战略找不到自己的有机整体。于是,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任务经济伦理共同体的时代任务有着明显的差别经济伦理共同体的体性预设首先不满于对历史意识形态的混沌接受不满于整段诵读那些真理性废话不满于文化列国的混乱状态停留在诅咒谩骂层次。我们了解到,现代系统管理学的必修课是对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综合。受历史意识形态的混沌影响,交叉学科综合思路因陷溺到“本本主义”而效果并不理想其明显问题有五:

  伦理概念的朴素面目是什么?说不清!所导致的结果是,学术概念的泛化,使时代对伦理秩序的认识更加模糊道德概念跟伦理概念形影不离,为什么?说不清!所导致的结果是,弄不清伦理秩序的深层体性影响了道德行为实践品格,伦次认识是乱套的,道德行为肯定是颠三倒四的经济概念的朴素面目是什么?说不清!不清楚划算性思维的本土土壤对经济学学科思想的接纳水平,所导致的结果大致有二,首先,搞不清经济理性跟伦理理性相互排斥的朴素根由,其次,搞不清同一个朴素根由的良性转机,因为,经济理性跟伦理理性之所以相互排斥又互动互证其实是同一个朴素根由共同体概念的朴素面目是什么?说不清!不清楚的原因仍在于现代管理学对历史意识形态的混沌接受。在学术界,对共同体概念的定义主要是社会学定义共同体,在社会学定义中大致等同于聚居群落或社区,具有“物理结构,并没有对物理空间进行结构精神化的概念转换。意思是,聚居群落或社区头上的物理天空和观念天空不在战略管理的范围,不必管理。概念转换不灵,导致管理学思维对共同体之间的相邻跨界隔邻跨界机制如何发生疏于稽查。这样在价值认识上就丧失了精神主体寄居的超越即哲学的整观体性。就是说,外来共同体概念也还是没有现实根由的真理性废话总的问题归结为,管理战略概念的朴素面目是什么?说不清!不清楚管理战略的本体视域首先得着眼于系统所处的物理领空,并对物理领空进行“精神领空”的主体转换经济伦理、和共同体在总体上的朴素面目如果成问题,管理战略的任务就还陷溺在经验视野,还要烦劳集权金字塔顶层的个别能人了。

 

   资源,在物理结构精神领空”的价值转换环节会成为管理体系的内在负担。经济伦理学的学科综合形态,真理性废话时代代言平台,代表了文化列国混乱状态的基本面貌经由多种学科的综合形态把握管理战略是胶柱鼓瑟缘木求鱼。管理战略概念受历史资源的左右牵制难以上升到自身的本体视域;难以看到经济伦理共同体陷溺混沌观念和接受习惯中的完态(生态)面貌。自然地,管理战略失权失控,学科交叉式的综合思路找不到新型价值体系所附着的物理结构。旧宅子要拆,新房子没盖,一家人住哪?价值体系的转型一样面临着物理结构如何向精神领空”的价值转换窘境。正本清源,共同体思维的空间剖面直接切入对经济伦理共同体的体性解蔽,于是价值体性的可管控特征和管理视域的价值共识特征自然就凸显出来了。

   经济伦理中国的划算性土壤互动互证的共同体结构,脉络天然,体性完态,内部结构互助互谅,互动互证,在共识共赢中涵互是管理战略自身的有机整体,也是相应价值体系附着的自然结构。凸显经济伦理共同体体性就枝蔓芜杂真理性废话解蔽出来,鲜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