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现在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人口头的高频词。然而并没有人真正理解什么是新常态。其实,这个常态就是“市场化状态”,之所以冠以“新”,不过是相对于过去的“旧”而言,旧的状态是国家干预被认为、被承认过度了,现在要轻干预了,尽可能让市场自由运行了。
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有“吴市场”之称谓,吴市场就认为市场具有赌场属性,最近又重申这个观点,这个认识非常到位。所以市场的自由运行除了给了赌徒们以进出赌场的自由之外,不能说就一定给赌徒带来好处,依然是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贫如洗。
市场的常态就是波动,而不是稳定地上涨或单边下跌。而市场波动的指标就是交易的比例即价格,即价格会表现出高度不确定的上下波动。所以,面对所谓的新常态,希望踏准价格节奏一直只赚不赔那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
价格波动不仅仅是市场常态,也是资本得以存活的方式,所以,资本注定是市场波澜的推动者和搅局者,有波动它就利用波动,没有波动它就制造波动再利用之。
所以,中国顶层反复强调层要国人适应新常态,并不是说新常态对国人就是好事,而是告诫国人要适应市场的起落涨跌,善意之中更多的是无奈的告诫,告诫国民要面对涨跌自如的市场要有行差踏错的预备方案,要有断了国家干预救急之奶的心理准备。市场的常态化,其实就是过去国人常谈的“胜败乃兵家常事”,放在商场如战场的市场上就是“盈亏是商家常事”。要国人树立“新常态”思维,不过就是要国人淡定面对胜败盈亏,要后果自负要愿赌服输。不要进赌场的时候反对国家劝诫,等到赌输了又想起要国家出面救急了。
中国的大个子邻居俄罗斯现在正在体验着“新常态”带来的过山车式的感受。石油出口价格一泻千里,卢布兑美元一日之内能暴跌两位数,国内物价随之暴涨。这让中国的经济学界和业界的分析人士格外兴奋,总算是又找到一个出头露面的自我标榜的机会了,纷纷针对俄罗斯局势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出谋划策和自我反思。
但是,这不过也就是俄罗斯经济“新常态”而已。俄罗斯发生的现状从地缘政治的层面看对俄罗斯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很难说是好事或者坏事,即便是对于操盘者来说也很难综合评估得失,风险也是巨大的。
从改革的方式来看,俄罗斯人可能比中国人更能适应市场的常态。当初叶利钦在俄罗斯搞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而中国采取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稳步推进,方法迥异但结果都差不多,中俄都成了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都表现得有声有色。现在俄罗斯的市场动荡程度并不及叶利钦时代,都曾经休克于鬼门关的俄罗斯人不应该惧怕现今的常态动荡,完全可以泰然处之。
经济学界和市场分析人士面对一种市场现象的分析可以说从来都是五花八门直至大相径庭背道而驰的。俄罗斯的新常态现在被倾向定性为普京的灾难,但是同样的事情在其它地方却另有解读,这就充分说明了一点,就是学界和分析人士研究问题的一套理论,如早已认识的,具有严重的内部逻辑矛盾。
中国的A股现在全球都是一枝独秀,中国股民的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笑容显示的含义就是,股市的上涨是一件好事。那么相反,股市的暴跌就是一件坏事。年初至今,俄罗斯股市大跌56%,熊霸全球,有人惊呼俄罗斯股市要完蛋了。而这种事也正在美国发生着,道琼斯DJI和纳斯达克指数IXIC和卢布如影随形。DJI自12月5日高位17999到12月16日17068,八个交易日内下跌了5.55%;IXIC则由4780下跌至4548,跌幅也达近5%达4.85%,昨日俄罗斯政府强力干预,国际油价盘中一度蹿升5%,卢布一日内反弹幅度达12%,同日DJI上涨1.69%,IXIC同日涨幅达2.12%。然而面对这种市场却少有人像唱衰俄罗斯那样唱衰美国,没有人惊呼美股就要崩盘了。同样,相当年中国A股跌至千点,我们也没有看到中国股市从此消失,也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因此而崩盘。
在汇市上,充满内部逻辑矛盾的分析同样是见仁见智。卢布兑美元的汇率今年上半年表现非常沉稳,下跌自七八月份开始,年内总跌幅超过了57%,但初期跌速平稳,暴跌则出现在最近一个月内,本周之内就跌去15%。
不过,同样的大幅度下跌也出现在其它国家。日本元兑美元的汇率在安倍政权的推动下,从安倍二度出任首相的2012年圣诞时的七八十日元兑一美元,大幅贬值到现今的一美元兑120日元,贬值幅度竟然高达50%以上,但日元贬值却是安倍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没有人惊呼日本经济会因此而崩盘。
欧元在本年度内,自年内高位1.39附近下跌到当前的1.23,跌幅达13%;还有澳元表现也是江河日下,半年内自0.95跌至今日0.81,跌幅为17%;英镑则自年中的1.72高位下跌到现今的1.56,半年跌幅也超了10%;韩元本月之内也随着卢布跌去了近10%。
美元升值就是好事吗?为何其它货币的升值不是好事?为何把广场协议推动日元升值看作是针对日本的阴谋和日本经济衰败的原因?为何安倍晋三要推行以日元贬值为特征的安倍经济学?为何美国要强压人民币升值而中国却还拒不领情呢?美元兑人民币自联系汇率8.28跌至今日的6.15,为何没有被解读为美元的灾难呢?为何没有人把卢布的现状解读为休克式的竞相贬值呢?为何像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当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会采取量化宽松向市场大肆注水而不担忧美元和欧元贬值呢?
在卢布暴跌的时候,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说,中国经济结构具有和俄罗斯相似的不合理之处,人民币也会跟着躺枪,提醒中国政府加以应对。但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冒着被美国认定是汇率操纵国的风险抗拒着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兑美元近一年来只是在6.15附近做微幅的波动,波动幅度不过区区的百分之一二,再常态不过了,何来人民币步卢布后尘的杞人之忧?
但即便是把美元升值解读为和美股下挫一样是坏事,也不过如此而已。2008年金金融危机爆发,尽管美联储拼死救市,至2011年美国银行倒闭了一千二三百家,美国现在不还是美国?如此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倒闭跑路的老板不少,但是因经济危机死掉的人寥寥无几,远远不抵同期美国发动的战争当中的死亡人数。
还有人作太监之急相,担忧起普京的总统宝座是否稳妥。但是民调表明,普京总统的民望不仅没有在经济危机当中受挫,反而更加高涨。事实上,近代的地缘政治史表明,只要不是武力干预,单纯的经济制裁,欧美从来都没有实现对任何一个对手国家政权的成功颠覆,弹丸小国不行,更不要说是俄罗斯这样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了。最终,除了丰富、充实了普京的政治人生经历之外别无它用。
媒体永远都是幸灾乐祸者,有热点就恶炒热点,没有热点就创造热点炒热点。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媒体往往只会放大其某一面。卢布暴跌的时候,俄人都抢购商品,商家也趁机调高售价。媒体只会报道通胀引起的市民恐慌,却不知道这种情况也可以解读为市场的繁荣,趁机提价的厂家都从此次市场波动中赚得钵满盆满,以卢布计价的GDP瞬间增加,厂商的产品库存也因此得以消化。如果你是一个遨游在天空却失去了时间计量的宇航员,说不定还会认为俄罗斯人在提前过圣诞节呢。
普京经历过前苏联至俄联邦的政治和经济动荡,见识过比现今更加险峻的局面,可能比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领导人更能理解到经济运行的“常态”是什么样子。对普京来说,这个常态甚至连“新”都谈不上,只是“常态”而已。
俄罗斯的富豪在此次金融动荡当中纷纷财富缩水,包括普京总统的富豪朋友。但是,看看俄罗斯富豪和中国富豪贪官一样,纷纷把个人财产转移到国外,就知道富豪们的财富和国家的强盛已经脱钩,整个一个“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架势,以强大俄罗斯为志向的普京对他们的境遇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何况很多的财富缩水只是被媒体夸大了的纸上富贵。当然,作为普京的富豪朋友,如果真的够朋友,此时自当倾家荡产倾力相救,不必担忧风波之后普京不会知恩图报。
而奥巴马并没有像之前所说的当普京落水时一定会出手相救,而是在俄经济急挫的当口趁机推动对俄罗斯制裁的加码,完全是落井下石的做法。众所周知,美国的总统宝座是金钱堆砌起来的,这些金钱当然来源于大资本财团,所以,美国总统推行的政策必定不会和大资本的企图相左,而只可能是相辅相成。
面对以石油为代表的价格暴跌,很多大宗商品也全线皆墨。黄金、白银、铁矿石、铜、橡胶、玉米、小麦、黄豆、瘦猪肉无一不是跌跌不休,说明全球经济形式都彼此彼此,全球同此凉热,普京完全可以静下心来沉稳应对。
我不明白俄罗斯为何一定要对石油市场波动采取抗拒政策,其实还有一个叫做将计就计或顺水推舟的计策,不必限产石油,可以和沙特来一个石油生产大赛,把油价打压到让美国人不愿意开采页岩气的程度,到时候美国会不会对俄罗斯石油采取反倾销调查都说不定。
俄罗斯高官面对媒体记者提问俄罗斯人现在应该持有哪种货币时的回答是,之前持有什么现在就继续持有什么,精辟而到位,这才是真正的新常态心态,也就是说一般民众面对常态化的经济波动要有一颗泰然处之的淡定心态,不要听风就是雨不知不觉进了投机资本设下的局。赌神们动辄百万千万的筹码往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就是打酱油时听到的谈资,何必担惊受怕?
几乎每次局域性或全球性的市场动荡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那些对冲基金的身影出没。对冲基金富可敌国,其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干预”,只不过是以市场参与者身份进行的干预,也就是说,实际上市场的运行并不是什么自由运行,而是在大资本的操控之下,一如赌场在赌场老板的掌控之中一样。而这种干预的“合法性”给了各国顶层一种新的思路启迪,那就是过去实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其实没有必要刻意淡化,只需要将之包装成为“对冲基金”模式就可以了,在大家都推崇市场化的当代,只要名正了,言也就顺了,依然可以打着市场招牌行干预市场之实。
阅读链接:
1、俄罗斯政治的先污染后治理路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2bb4301009686.html
2、价格机制究竟如何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