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 让中国智库有正常发育的空间


                                              中国智库有正常发育的空间

 

 

                                     陈晓明

 

这是一个催生现代新型一流智库众相生长的时代!

一个新型高端智库大有可为应有作为的时代!

智库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要求。大变革的新时代已经发出了呼唤智库彰显能量的最强音,历史赋予智库的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华章的妙笔是编织“中国梦”的核心元素!“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逐渐显现其强大“正能量”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为中国智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各类智库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机遇和挑战总在复杂的形式中交织勇气和担当总在伟大的变革中彰显。

正在建设性参与国际体系的中国需要智库发挥更大作用。与全球智库竞争力相比,我国智库无论是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还是在运营模式以及成果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声音”等方面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强。要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向“四海翻腾”、“五洲震荡”的世界做出更具独创性和重要性的更高质量的知识贡献思想贡献当务之急就是要按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广泛参与全球智库竞争,聚焦国家现实和长远战略发展需求,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思想产品与创新成果,从而扩大国际话语权。 

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隐形影子相伴左右;在强国纵横世界的征程中始终有一种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它就是智库又称思想库)。智慧是智库的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缺少智慧的民族。虽然没有“智库”或“思想库”的说法,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机构,但是我们从渊源、博大的中华谋略文化和历代的幕僚机构中,隐隐约约总能看到智库的雏形、智库的萌芽智库的影子。他们有诸如幕僚、门客、谋士、军师师爷等称呼;他们有诸如杨修、诸葛亮、刘伯温范文程等杰出代表;事实上封建社会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国家智库的机构比如唐朝翰林院明清幕府组织。他们往往以个人名义协助英君明主拓土,建功立业。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各种各样类型智库”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在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智库发挥了特别的作用。但是,当前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拥有深厚谋略文化传统的中国何以在当今“式微”?

当今,做强“第五权力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发挥世界大国领导力的迫切需要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属的“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研究小组2014年年初公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道出了中国智库的尴尬处境发展相对滞后国际对话能力不强与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需要远不相称是中国智库不争的事实。

中国智库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脱离具体实际闭门造车,研究结果不接地气,不符合实际情况二是缺乏独立思考。热衷于照搬照抄各种理论、研究有的只是围绕领导的意图、想法看法去做研究,成为了一种附庸;三是存在异化现象,公信力严重受损。如此的专家公信力又如何提升智库的影响力呢?即使是有数量上的智库作支撑,恐怕也是做不出影响力的。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其一是其本身就是不学无术的“伪专家”“伪学者”,只热衷于沽名钓誉,不作真正研究;其二是“想出名想疯了”,不惜以冒犯公众的雷语来炒作”;其三是站在百姓对立面充当利益集团代言人和吹鼓手,沦为权钱的奴隶;其四就是一些专家或智库受到了国外敌对势力的侵蚀,沦为了敌对势力的代言人吹鼓手……国家智库是一个国家的智商早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织部分拥有一批一流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已成为国家“软实力”强大的象征。而目前我们所倚重的官方智库存在的“诟病”就是无法保持相对的独立。在体制内,作为“思想工厂”智库不能相对独立,不敢发表真实想法,而看上级的“脸色”行事,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要指示颇有深远战略。这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自信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智库面临种种突出问题的需要,更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未来的帝国乃是智力的帝国”,丘吉尔在二战后的预言如今已然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国家间的竞争成为智力人才的大比拼。全球智库的较量归根结底人才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和富于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谁就能把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承认差距是缩小差距的前提。我们与世界一流智库相比差在创新力影响力品牌力上。当下,提升创新力是我们建设一流智库的,增强影响力是我们建设较大影响力智库的重要途径,而彰显品牌力是我们建设国际影响力高端智库的关键途径。

    中国打造的“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一定要“走出去”要“走出去”不仅需要在价值判断方面符合世界潮流,而且要建立规则意识,尚义与尚利兼顾——

如是走上世界舞台,才能与世界顶级智库“华山论剑”,指点江山,激扬世界。接受检验,迎接挑战在比较中看到实力在比较中看到差距在比较中看到希望。有差距才有希望,有差距就有希望。世界著名智库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启示第一大力推进民间智库的建设并在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和照顾第二,智库自身加大独立性和专业性建设第三,努力构建并完善市场化运作体系第四,善于展现自我,加强交流。随着中国日渐具有广泛海外利益的背景下,中国智库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在国际上争夺话语权,建立自己的公信力;第五,建立智库与决策、行政部门之间交流机制

    中国智库有正常发育的空间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了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战略目标,中国特色要求我们对世界顶级智库只能借鉴其经验,不能重复其老路。危机时需要智库,挑战时需要智库,抉择时需要智库,决策时需要智库,不知如何抉择决策时更需要智库。当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更需要智库的时代。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地需要“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我国的智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宽广的舞台,可以长袖善舞。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一定能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释放应有的能量。我们期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