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俄央行大幅加息,卢布暴跌,西方制裁接踵而至……一片惨淡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却依然底气十足!他的底气从何而来?显然是从中国而来。GDP总量已达到俄罗斯5倍的中国,显然很愿意帮助政治强人普京走出目前的困境。
12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如果俄方需要,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提供必要协助。中俄合作不受国际形势左右,两国的平等互利合作在当前形势下更为重要,中方会与俄方保持接触,看下一步能做哪些事情。
王毅说:“我们相信俄罗斯有能力、也有智慧,能够克服目前经济上的困难情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在高水平上运行,我们一贯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如果俄方需要的话,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提供必要协助。”
商务部长高虎城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中俄两国最直接的影响是扩大货币互换机制,并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中俄贸易结算,在卢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保证贸易结算的安全可靠。高虎城表示,其实这一变化已经悄然进行数年,而因为西方的制裁,最近变得更为显著。
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曾释放了有意帮助俄罗斯渡过难关的信号。李克强提出,中方愿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扩大能源等产业合作、推动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与金融合作。
李克强说,在全球经济复苏困难、各成员国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背景下,我们应同舟共济,共同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合作、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更高水平的金融合作,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地区合作打造新的亮点,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各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不断升级。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央行在新闻稿中称,此举旨在便利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俄罗斯预计明年与中国的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
今年5月21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结束始于2004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马拉松”。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俄气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当时透露,合同总价值为4000亿美元,是俄气公司历史上的最大一单,“没有和任何公司签过这么大的单子”。中俄东线天然气供应协议的谈判已持续十年之久,最后的分歧一直在于:价格。俄罗斯对欧洲出口的天然气价格是380美元每千立方米。俄罗斯方面表示,因为远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管道运输成本较高,所以对向中国供气的价格期望高于对欧洲出口价格。
由于天然气合约价格是商业秘密,因此没有对外公开。据说俄罗斯最后提出的价格是388美元/千立方米,而中方的建议是380美元/千立方米,最终价格可能居于两者之间。但中国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口天然气均价则在200美元左右。难怪普京会说“和中国签天然气合同 即便打折也赚钱了!”
以《环球时报》为首的媒体一直在力挺俄罗斯,近日更是接连发表一系列文章,为俄罗斯和普京摇旗呐喊,《环球时报:卢布贬值对俄罗斯老百姓影响不大》、《环球时报:远东如何成“俄罗斯的深圳”》、《环球时报: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倒下,这谁都知道》、《环球时报:中国该不该“救”俄罗斯》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借《环球时报》版面明确提出:无论从政治上、道义上,还是战略上、经济上,在俄罗斯需要时,中国都应伸出援手,相互给力借力。具体应坚持互利互惠和互利共赢的原则,除双边层面外,还可利用金砖、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通过贷款、大项目合作、参与俄方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等多种方式。
西方媒体也认为,这些都是中国向俄罗斯伸出的橄榄枝。彭博社援引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特约研究员程亦军评论称:如果俄罗斯政府决定向中国政府求助,中国高层不大可能拒绝。这将是绝佳的机会,既能展现中国自身的大国地位,也能表明中国是患难与共的朋友。
至于中国是否决定将油价下跌带来的收益用于帮助俄罗斯,程亦军认为,这取决于俄罗斯政府是否愿意求助。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如果卢布的危机恶化,中国必然会出手相助。
纽约宏观经济与政策顾问机构 PRC Macro Advisors的研究主管之一William Hess指出,无论如何,普京“都宁可自断一臂,也不会同那些对俄制裁的国家协商金融支持”,正是那些国家的制裁加剧了俄罗斯的危机。俄罗斯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意味着,在对俄罗斯提供帮助时,中国可能考虑“大胆的举措”。中国领导人可能成为拯救普京的“白武士”。
不过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并未与中国商讨经济援助问题,也不清楚中国是否准备提出援助建议。普京本人并未表明是否支持向中国寻求援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