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共同体·十一·经济与伦理间的人学意味·上篇


中心论点·经济伦理脉络结构贯穿着哲学人学对人的关切;

论点延伸·经济伦理共同体体性因人本质全面需求自然展开。

 

 

  11·经济伦理人学意味·上篇

  经济伦理共同体的脉络结构贯穿哲学人学对人的关切。人学,即在哲学视域中对人本内涵的内在省察,简称哲学人学,或者更简,即人学。与人密切相关的物质和精神要通过经济伦理内容感性地展开,经济伦理,是围绕着人的现实生活展开的两大内容。在人学的微缩景观中,人学内容体现为对经济生活与伦理生活的展开和把控,即人通过管理经济伦理秩序实现管理和完善自己

  比如,放羊效应”中,人学内容就体现为羊倌通过管理羊群的“收放关系”来管理和完善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是通过对某种经济伦理秩序中的“收放关系”来体现自我把控能力的。前一篇说到,处于时代的前沿互联网产业跟自然经济中的“回路结构”具有深度关联;这个关联的人学本质,其实就是互联网大佬们对互联网经济伦理秩序中蕴含的“收放关系”完成了人学自我的本质实现。抓住了简约就抓住了复杂,驾驭了复杂就抓住了简约。

 

 

   而经济伦理中的“收放关系”即“回路结构”跟信息回馈本身是体用关系,前者是体,后者是用。马云们的人学实现就是抓住了人类的信息回馈本质,挣到了信息产业中最贵的“软黄金”;在历史文化心理层面,实践中的“回路结构”既是人类对信息回馈系统本能依赖,在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中,意识形态中的“回路结构”又服从“虚体实体”的动静关系。所以,时代人学,绝不能忽略的历史事实是,战略管理三元素就是在“虚体实体”的动静范围中展开的,管理三元素的“圆心、半径、和边廓”标志着信息回馈本质的展开体量,而如果说不清管理三元素的机制工作原理,就连“回路结构、收放关系、虚体实体”这些概念也还是千真万确的废话

     对于经济伦理共同体来说,在混沌的现世得到清晰的面目哲学人学是识别它的基本立场。而哲学人学靠经济伦理秩序显示共同体的体性;靠“收放关系”自我实现;经济伦理间的互动结构布局管理战略的“收放关系”经济伦理间的互证意识散开战略布局中的“物理空间”;物理空间”的形而上超越完成向“精神领空”的瞭望;靠“虚体实体”的动静关系解构传统文化;“虚体实体”的动静空间来组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靠生命中信息回馈本能的回复接近生态自然;靠生命中信息回馈系统本能恢复快捷的直觉判断;靠来自生命体验的直觉判断生成契约精神和建构价值体系;靠解码历史文化心理中的互联网基因拿到开启思想嬗变的金钥匙靠“回路结构”跟信息回馈的体用关系介入对前沿产业的理解;靠对战略管理三元素的把握来收纵跨界的自由度;靠对传统思维方式的“串烧”解码互联网思维的组构形式;靠互联网思维的变幻组构完成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哲学人学,既是展开自己,化释自己,化释到无我之境;也是管控自己,整肃自己,管控到自有我在,整肃到聚精会神。

 

 

   以上所述,没有经济伦理共同体的结构清晰、边廓明确都找不到各自所附着的体性,是共同体自身的凸显使哲学人学的体性也凸显了出来。哲学人学的本体立场使经济伦理共同体的认知内容不再失序;经济伦理共同体落地生根使哲学人学的本体立场具有形而下的尘世质感。就像书法的书体一样,思想有了经济伦理共同体体性,哲学人学就因体性的凸显具有有鲜明的性格。

   但哲学人学对鲜明时代的关切总还要体现自身对“精神领空”的瞭望式关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天上的云根虽在地面,地上的雨根总在天上;就像雨水一定得从天上落下,对一种事的思考一旦沾上普遍性和哲学地盘,就会平添形而上学的意味。有许多人觉得哲学和哲学话语总持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是错觉,哲学地盘的形而上学意味也是错觉。宇宙本无上下,世界只有内外。在物理空间之上的“精神领空”看世界,是自外而内的视角;自外而内,恰恰是物理空间精神化的体现;佛法,即对无量空间的精神结构化,是物理空间精神化的极致形式物理空间精神化即把“生命外部的物理空间”精神内化,反转成“生命内部的精神空间”

   再说了,哲学生成根据如“云根在下,雨根在上”说明哲学的反映论基础最低,也最有普遍品质;哲学经典在书店的书架上,跟袋装食品猫粮狗粮一样都是码在货架上的商,无所谓高低;哲学有没有用,取决于谁需要它、谁在饥饿中、哪饥饿了;哲学精神,是人本质的特殊缺需,猫狗不需要肚子饿的人不需要、性饥饿者不需要、只有精神饥饿的人才对它有强烈需要

   而精神饥饿的本质,就是人对“精神领空”的瞭望式需要,产生于人对于意识塌陷在物理空间中的万分不满;也只有万分不满于意识本能的物理性陷落,人才会对作为精神食粮的哲学充满食欲。哲学因人的终极需要而存在,人因哲学的终极关切而获得超越品质。所以,如果非要苛求哲学人学的超越品质有泥土芳香,有如贫嘴似地绝对可爱,思想,就有可能是再生水和地沟水了。更何况,管理战略,本身就是哲学人学的管理学面目。而管理视域的目之所及,是经济伦理共同体落地根由。但在眼下,经济伦理共同体如何落地,还跟一些与哲学人学的观念纠结着,恩怨难分。所以,价值认识论的圈子还要绕上一段。

 

 

   经济伦理共同体的体性本就因人本质全面需求而展开,自然有人学意味。但不突出,到现在还是一脸的“印象派”面目。因为受真理性废话的影响,到现在还陷在传统学术地盘没有独立出来。那么,从我们熟知的学科角度看,比如,在单一的经济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社会学、政治制度等角度看,经济伦理共同体体性,它们对经济伦理共同体体性给予了什么、支持了什么、又有那些遮蔽,以下两篇,还要略略梳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