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创新落后日本10年如何反超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尼亚加拉瀑布周边小商贩出售各种纪念品,都是日本制造,而本世纪初却是转变成中国制造了。很明显,中日制造差距是40年。当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时,日本进入创新时代,而中国直到现在才拉开创新时代内幕,很明显,中日创新差距是10年。

 

从普通粗放型制造,到质量型制造,中国就是因为质量制造比较好,才是代工贴牌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利润率不高,所以,国内要求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

 

于是,德国4.0被国内模仿,网络销售、网店销售被国内模仿,核心创新、周边创新等被国内模仿,打造品牌拉高产品附加值被国内模仿,线上线下打通与快递整合被模仿。但是,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家零售业企业转型成功,同样,奥康鞋业的国际馆没有成功,复星的多元化投资没有成功,中石化的便利店没有成功,步步高的收购百货店没有成功,金鹰百货的转型也难以成功。

 

中国目前创新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目标是同行竞争对手,而日本的创新是寻找客户,为客户服务。那么,中日创新孰高孰低呢?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创新步入日本创新的早期的后尘,但是,中国企业创新一定要以日本为榜样吗?或者说一定要逐步进行不能跳过日本目前的现状吗?

 

1、或许技术上一下子难以跨越日本创新,但是创新思维理念是可以跨越日本创新模式的。既然日本以客户为创新的目标,笔者认为,这是有局限性的。中国企业可以以全球市场宏观经济视野为目标,根据全球奢侈品牌、世界名牌、全球消费者消费口味、全球经济增速、全球各国收入增速、全球各国汇率变化、全球天气环境、全球文化环境等来设计、打造产品,这才是有效的。如此,就能避免把眼睛盯住消费者调查、拜访客户这种局部性客户的微观作法。看大势者赚大钱,看小势者赚小钱。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看大势创新一举跳过日本企业的作法,就有可能一举超越日本企业创新的视野和视域了。

 

2、日本以近距离客户为创新的目标,忽略了企业非常规的销售创新、制造混制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等,综合创新比为近距离的客户需求创新目标效果更大。这就是笔者提出用综合创新超越技术创新的目的。

 

3、单个企业的创新力度有限,如果能够把成千上万的企业整编成创新军队,那么就会改变一盘散沙、四分五裂溃不成军的局面。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出手引导鼓励产业区内进行整合、产业区之间进行整合、行业内企业群进行整合、跨业进行整合,这些就是抱团创新的价值,一下子就提升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各种创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创新落后日本10年,通过全球宏观经济视野指导单个企业创新、企业综合创新、区域企业群全面整合创新,就能反超日本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