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同志学沟通


 文/张从忠

 

    上世纪60年代,刘春华创作了一幅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其创作背景是192112月毛泽东首次来到安源路矿考察,这是共产党人第一次来到这里。画中年轻的毛泽东顶着密布的浓云,无畏地迈向安源去掀起工人阶级运动的浪潮。他穿一袭白色长衫,仪态庄严,为了节约在湖南创业的成本,他要沿着铁路步行到安源煤矿开展工作。在隐约看这座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摇篮时,他脱下了长衫,因为毛泽东知道要想融入到煤矿工人中间就必须入乡随俗。马克思的曾祖父这样对马克思说:众人着衣时莫要裸身,众人裸身时莫要着衣;众人就坐时莫要站立,众人站立时莫要坐下;众人哭时莫要笑,众人笑时莫要哭。自古以来犹太人就懂得,“入乡随俗”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必要。例如,你穿着档次与对方一致,又表现出于类似的举止,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和他在思想与地位上是相似的,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对方也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自己人效应”一经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事件与心理冲突会大大减少,就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敬爱毛主席换下长衫头戴草帽,身穿破旧的上衣,脚上是粘着泥土的草鞋,看起来土了很多。

192112月的最后一周,毛氏兄弟两人每天清早都到安源煤矿条件最差,而且经常发生事故,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西平掌子”矿井去说服矿工参加工人阶级革命。毛泽东提着一盏发着微弱光线的油灯,跟着工人下井,穿过又矮又小的巷道,来到了掌子面,这里通风排气严重不足。上头,闷得让人出不了气,下头,地上能烫得人脚上起泡,工人们叫它“火焰山”。工人使用粗笨的原始工具,侧身躺在地上挖煤或者拖着沉重的煤筐在地上爬来爬去。热得受不住了,就到臭水沟里泡一泡。毛泽东看到他们个个赤身裸体,全身沾满了煤灰,就关心地问大家:“劳动条件为什么这样差呀?为什么没有穿衣服呀?”工人们围拢来,一个个痛诉着心中的不平。他们说:洋人、资本家只顾自己发财,根本不管我们这些工人的死活。就这样还动不动就被洋人、资本家、工头打得皮开肉绽。毛泽东同情地问:“大家说,我们工人为什么这样苦?”一位工人叹口气回答:“唉,命中注定啊!”毛泽东摇摇头说:“不,我们工人受苦不是命里注定的,是帝国主义和资本家剥削的结果。资本家从来不做工,生活却那么好,而我们工人成年拼命地干活,生活却这么苦。”

“你们这样苦,要站起来,想个办法才是”,毛泽东说到。

“那有什么办法呢?”工人们问。

毛泽东告诉大家:“办法是有的,就是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他打了个比方:只有一块石子,大老板看到随便用脚一踢就踢开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掺上沙子、石灰结成团,就会坚如磐石,大老板也搬不动了,工人们组织起来,结成团体,同心协力,就能把压在我们头上的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掀掉,打倒剥削者,建立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世界。安源工人受苦这么年,第一次听到如此生动的革命道理,终于,他们找到了自己受苦受难的根源。毛泽东的话,拨开了工人们心中的迷雾,照亮了矿工们的心窝。

毛泽东盯着每一位矿工的眼睛,缓缓地说到:“你们的双手创造了历史。”说完他在随身携带的小黑板上写上一个“工”字,然后解释道,上边的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一竖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一个月以后安源煤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诞生(中共安源支部成立于19222月,是湖南最早的产业工人支部),矿工们神情肃穆地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随毛泽东宣誓:“牺牲个人,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服从纪律,努力工作,永不叛党。”此时,喜悦在矿工的眼睛中闪现,毛泽东庄重地交给每位新党员一个证书和一些文件。安源党小组成立后,共产党员们热情高涨,他们马不停蹄地与各处工友进行联系,以“十人团”、“百人团”等形式组织工人。“十人制”的任务小组的组织形式,出自马克思曾祖父对德国特利尔城犹太教区的管理模式。据说在犹太人的世界里,男人是按照每十人为一个任务团队,每个团队的组长是由拉比(犹太教的传教士)指定的,必须听从拉比的指挥。另外,犹太教区内的女人和孩子也是按照“十人制”进行组织的,组长也是由拉比任命的。

见安源煤矿工人阶级运动初现端倪,从安源回到长沙后,毛泽东陆续派遣李立三、蔡增准、刘少奇(刚从莫斯科回国)、蒋先云、黄静源和毛泽民到安源工作。19225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当时安源党支部书记、工人俱乐部主任是李立三。俱乐部成立初期李立三利用党员和团员的社会关系,迅速发展一小批矿工成为俱乐部的工会盟员。所以,在对外宣传时,就按照人托人、人联络人的思路进行工会盟员发展,当时李立三对外宣传的口号是:俱乐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的平台。听了这些空话,工人们心想,“联络感情,工会肯定不及酒馆;交互知识,我们压根就没有知识,拿什么交换?”于是,工人们上班时一商量决定都不加入,而且一旦加入还面临得罪矿主开除的风险。显然,李立三领导的安源党组织犯了“脱离群众”的错误,因为他们没有为矿工们当下的切身利益做安排,没有考虑到让矿工们一加入工会就有好处。

万分焦急的李立三只得向毛主席求援,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因为他比李立三更有智慧,而是他比李立三更加了解普通矿工家庭的生活形态。毛泽东到安源以后,立刻带上李立三深入到矿工们的家里,毛泽东没有去劝说这些矿工去加入俱乐部,他对矿工们说:现在你们在安源买一石粮食大概要花一个大洋,而在湖南的耒阳一个大洋能够买到三石粮食,即便扣除运费一个大洋也能买到二石粮食,如果能采购到新米,味道更好。所以,我建议我们西坪掌子的矿工家庭先团结起来集资买粮、买油、买布,把日子过得更好一点。毛泽东话音刚落,西坪掌子的矿工家庭就全体要求加入。可见毛泽东给矿工们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好处。

毛泽东对李立三说:工人阶级家庭最看中眼前利益,而成立“合作社”组织部分工人家庭集资到产地购买米面油和布匹。这样差不多能支出1块大洋,得到2块大洋的生活物资。经过调查磋商,安源支部决定开办工人消费合作社,李立三为第一任总经理。向群众宣传的口号也改为:“加入俱乐部,可买便宜货”。为了让工人们了解购买便宜货的方法,李立三又贴出了一个新的入会须知:凡是加入俱乐部的工会会员,可入股发放购货证,凭此证可到消费合作社购买油、盐、米、布、鞋、袜等生活必需用品(这些东西一般比市场上便宜一半或三分之一)。很快,先期加入俱乐部的工人家庭从合作社得到了巨大实惠的消息不胫而走,矿工们纷纷要求立刻加入工人俱乐部,仅仅四个月,俱乐部会员人数由30多人猛增到13000人,安源煤矿95%以上的员工都加入到俱乐部,成为工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