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抛”物美 中国百安居变相求生


 物美集团以14亿元人民币价格收购中国百安居70%的股权,至此,从最早进驻中国市场的欧倍德、百安居到最晚进驻的家得宝,以连锁超市模式经营而横扫全球的国外三大巨头,纷纷折戟中国市场,并选择不同的方式退出中国。

 
中国建材家居市场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变迁,最终以残酷的优胜劣汰方式,结束了建材连锁超市在中国市场的生存空间。除国际连锁巨头纷纷撤场,国内的好美家、东方家园等盛极一时的建材家居连锁超市品牌也相继折腰、淘汰出局。
 
百安居能够坚持到最后,并以并购的方式结束在中国市场发展,算是求得善果的一个例外,消息显示百安居品牌在中国地区仍将存在,显然这是不错的结局。
 
纵观百安居在中国发展历程,持续近15年,经历由小到大(收购欧倍德,扩店规模至全国67家)的辉煌,也经历由大变小(自2009年始,陆续关掉近20多家店面,连续亏损6年)的尴尬。市场如战场,不进者退。百安居的退,显得还不算太坏,至少它实现了抛售,而不至于亏损太惨。相比家得宝、东方家园、家世界、好美家的惨败,百安居在市场环境遇挫时,能够及时调整策略,并经历多次转型,且保存了可以与中国零售实力较强的物美商谈讨价的筹码,虽败犹荣。
 
有人认为,百安居等国外连锁巨头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方人消费习惯的差异,但笔者认为,这是经营模式在中国土壤的不适宜及连锁经营弊端的集中体现,因为国内雄赳赳一时的连锁超市东方家园、好美家、家世界也出现倒闭,并不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导致,而导致国内建材家居连锁超市倒闭最直接的原因是资金链失控、整体连锁管理失当,导致供应商、消费者和运营商之间产生缺乏诚信的共赢基础。
 
在进驻国内的百安居也曾因为经营货款问题,与供应商发生剧烈的争执与冲突,连锁超市机构财务结算体系的苛刻及强势,给供应商合作造成较大的困难与障碍,挤压、拖欠、欺诈等非诚信商业行为,最终导致建材连锁超市在管理运营方面的链条断裂,失去合作伙伴的支持,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
 
连锁超市模式有其必然的规模优势,然而,为利益而牺牲合作伙伴与消费者的利益,显然是难以持久的。因此,中国市场上演了诸多连锁经营机构由盛及衰的惨状案例,不单是建材连锁超市,家电、服装、数码、餐饮等行业也比比皆是。这就反映一个问题,在国内经营连锁的平台机构,一旦出现规模化势头,就必然出现管理层的浮躁、自满及强势,进而会忘记起家时同一战壕的合作兄弟,最终利欲熏心,忙于扩张、疏于管理、挤压两头(供应链和消费链),结果是欢宴戛然而止,在盲目的疯狂中偃旗息鼓。
 
而易出问题的环节,就在财务方面,这并不是说市场没了赚钱的机会,而是因为企业的盲目疏忽了对财务的控制与管理,导致企业难以生存于市场。物美能够在大环境低迷的背景下,接手百安居中国,可见并不是连锁超市模式失去了市场,而是运作连锁模式的决策思维没有符合市场规律,自断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