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年度达标评比要把好“三关”


规范年度达标评比要把好“三关”

  又到岁末年终,各种年度目标考核评比工作又在各级各地铺开。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地年度考核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过多过滥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逆转,也切实减轻了基层和企业负担,受到了基层干群的点赞。但是,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理念的当下,进一步规范年度达标评比,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反弹,依然很有必要,并要着力把好“三关”。

  把好“少”字关。以往各类年度目标考核检查评比达标表彰琳琅满目,让基层应接不暇、叫苦不迭。并且这个部门搞了,那个系统还要搞,有的甚至还变相设立,严重干扰了基层和企业正常的工作和生产秩序。因此,各级各地在年初就应该严格把控,少设立或不设立,能以党委政府设立的,绝不以部门单位设立,能减少的绝不新增,切实做到少而精。在年终更加需要“回头看”,一看省市县有没有新的精神和新的要求,二看同级有没有交叉重复的,三看基层群众是否有反感的,切实做到能压则压,能减则减,能少则少。

  把好“实”字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不二法宝。年度达标评比,不能多和滥,同时还不能虚和空,只要经过审批、申报确定可以搞的,必须在“实”字上着力,坚持实打实,绝不能空对空。一要贴近实际,不能搞不切实际、无法实现的达标评比,搞得基层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二要务实工作,各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绝不能为了创建而创建、为了达标而达标,甚至搞一些巧立名目的表彰奖励。三要注重实绩,凭实绩说话,并且既要看显绩,更看潜绩;既重当前,更重长远,克服和杜绝任何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浮夸不实等不正之风。

  把好“严”字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障。坚持“严”字当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年度检查考核达标评比工作,千头万绪,验收程序繁杂,指标要素众多,必须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态度、“严”的纪律,才能考准考实,充分发挥达标评比的“指挥棒”作用。首先,程序上要严格规范,该走的程序必须走到位,绝不能简单化、片面化,甚至以个人好恶来决定取舍、确定名次,使检查考核掺杂使假、有失公平。其次,作风上要严肃认真,无论是考核者还是被考核者,都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达标评比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不讲人情,不徇私情,讲原则、重规则、守法则。第三,纪律上要严格遵守,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得有凌驾于法律与纪律之上的特权,必须敬畏纪律,特别是财经纪律,不触碰红线,不超越底线,不犯低级和时髦错误。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严厉问责。

  年度达标评比,是对年度有关工作的全面盘点和过堂检查;创先争优,也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助推器。但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能过多过滥,也不能急功近利,甚至借机徇私枉法,唯有适可而止、实事求是、严谨规范,才能收到实效,也才能让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接受检阅、经受考验。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