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局之五:最后的交易:文明与灵魂对话(4))
一直以来,分析文章选题上,皆以世界经济格局、国内外经济问题、时事焦点、产业金融与企业等严肃话题为写作的主题。当然,很多本质性问题的解决需庞大与繁琐的研究过程与时间,亦不免存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作为该主题系列的结尾阐述,则以天马行空的方式,跳出自然哲学认识论约束的工业化框架的“罐子”空间,谈谈文明与灵魂的对话,并在社会文明发展的“罐装”空间之外,以主流之外的文化野史做“最后的交易”之阐述。
按照中国农历历法,2014年甲午年马年,五行主金(甲五行属金,午为生肖马),喜土,木旺;12月31日最后一日黄道结构:值日,金匮(黄道日),煞南;胎神占方,财富起灶西南;东方,吉;河图洛书,招摇星(木)-安神。算是个吉祥之日。作为该系列文章2014年的结尾,2015年的新生。
一、《近思录》与罐子的空间矢量:从美国新教理念立国看商业行为驱动
1、《近思录》中的对话:美国社会文化理念的宗教文化渊源
很多历史阶段从一段思潮中来,而又为另外一个思潮所终止或替代。但是,不管影响何种社会下的经济制度的新思潮,终究不能框定的,却是植于人类灵魂中的人性本源。而对于这种人性本源具有指导意义的主流宗教哲学与信仰,并不根据指导工业化框架建立的实验主义、实证主义及进化论哲学中获得诠释,或者找到终极依据。
基于16-18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未基础所变革的社会发展体系及其轨迹,沿着工业化商品经济发展,仅仅只是人性本源种精神空间某个趋向上一个人类理解的向量而已,每个向量代表不同轨迹,而唯一个轨迹是通往正确的道路。
历史上,几乎所有经济阶段制度的变革,往往会以类似正统宗教改革性质的某些思潮为契机,为人性本源性探索提供一些变革,如嵌入社会一种新思潮,影响人的认识与价值行为,并为新制度的构建提供理由。当然,亦创造了一段历史。如,“文艺复兴”,作为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历史阶段形成与发展的思想前奏。美国就是如此!不仅美国如此,近三百年来的工业化历史亦应如此。我们看一下美国建立前的宗教改革运动的新思潮历史:
“1517 年,马丁·路德首先举起宗教改革的大旗,标志着欧洲进入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分裂了,新教出现。通过宗教改革,新教理论传入英国,继而使宗教多元化,在这多元化的宗教之中,有一支对后来北美殖民地以及再后来的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就是清教徒。新教是对传统宗教的反叛,而清教徒又是新教内部的叛逆者“。
“清教的教义源于加尔文派,并予以改造,形成自己的教义。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本不值得救赎,但是上帝为了体现他的仁慈,在时间开始之前就选定一批人作为救赎的对象,这就是“上帝的选民”,使他们在脱离自然状态而达到永生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开启“。
清教徒在英国不断地受到打击,实力也不断的削弱,最终,为统治者所不容。1620 年11 月,经历过六个星期的颠簸之后,一艘载有102 名乘客的设备简陋的帆船触摸到了北美厚实的土地。这艘船就是鼎鼎大名的“五月花”号,而这船上所载之人即被后人称之为“移民始祖”的清教徒和那些渴望自由的人们。此后,一批批清教徒沿着前人的足迹踏波而来。没有人会想到,正是这些清教徒的精神成为一个国家精神的奠基。
2、美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几个本质要素与缺陷评价
第一,美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几个本质要素
当时的清教精神具有独特的救世主义和人类主义。根据美国清教徒的理念,人之能否得救完全看上帝的意思。人只需谦卑地自我努力为善,尽好天职,能否得救,那是上帝的精神意志。
在清教徒希望做人类的优秀榜样,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召世界全体人类。这样一些人在共同信仰下团结,就形成了所报有的普泛的人类主义。也就是说,自我教义基础上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这在最初的美国国民心理中或曰在最初的美国文化中,已经形成两极张力的状态。“美国的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这个张力是由清教精神和实用主义各为一极而造成的。清教精神包含这样三个层次:一是个人奉行勤勉主义,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we do ourpart),这是根本的前提;二是由许多的个人组成的团体须谋求每个人享受团体发展的成果;三是奉行清教的人乃是上帝的特殊选民,要为人类作出良好的榜样,并由榜样的力量提升人类,这是一种独特的救世主义和人类主义”。
“现在我们首先考虑上述一、二两点。各人做好分内的事,使美国人从早期移民开始就具备了开拓精神,视劳动为天职,并视劳动所得为最正当的所得。这种个人主义,使清教的美国人扎实于本职的工作,而对于团体(无论是合作社、工团,还是国家)的政策抱着严肃的独立思考,谨慎地投下自己的一票。他们思考的是什么呢?是这样的两个问题:其一,我个人的权利是否受到伤害;其二,是否团体中的每个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享有团体发展成果。(清教精神的第三点含义,容下节再述。)这种精神造就了美国独特的政治文化。而政治文化之大部分又必须落实为经济政策”。(见。。。。)
“同时文化视角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正在提升。作为这个研究趋势的重量级带头人物的,是保罗?克鲁格曼和罗伯特?希勒这两位学者近十年来不断推出的畅销新著都在倡导一种金融的文化精神,即金融应该成为社会良性发展和国民共同福祉的促进力量,而不是仅仅为资本所有者的最大化利益出谋献力”。
第二,缺陷评价——进入罐子的一束矢量:美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基督教的改革:
人类社会发展中,世界主流宗教不管是佛教、伊斯兰教及基督天主教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人性本源的认识,以及人性“原罪”的诫示。这种本源人性的认识对于修正人性行为、指导社会秩序,建立社会行为规范,以及建立一种制度与创造一段历史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从历史长河角度看,失去了“欲望”的诫示与约束,却从本质上离开了人性本源的审视。
从流放美国建国的“五月花”的清教徒所秉持的宗教改革思想看,美国全球霸权以及在其杠杆下的世界,从起源上,则是因为这个新思潮改革中的某些环节,以某种理由释放了人性本源关于邪恶贪婪等根本性原罪问题的约束。
由于清教徒“希望做人类的优秀榜样,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召世界全体人类,由此形成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行为原则,最终形成了泛人类主义,成为大资本在极度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下,于全球追求霸权无碍的思想支持。
美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思想,则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流亡美国先驱清教徒对于主流宗教的改革中产生。而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亦获得了新教伦理的思想支持。
按照《旧约》教义资本所有者与高利贷者是人类贪婪的象征,而人类是有原罪的。要戒除“贪欲”。那么,当时萌芽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否应该获得发展呢?在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的约束上,清教徒改革的某些思想理念,无疑打开了魔瓶。
而指导美国建国的清教改革思想,不仅在大工业迅速发展中提供了精神依据,同时,其以个人努力获得上帝的选民资格,提供了个人主义行为的理性支持,亦为私有大资本的迅速壮大提供支撑。在美国清教改革精神中,具有独特的救世主义和人类主义,亦为美国后来的大工业与大资本的全球垄断与产业帝国打造提供了个前提盾牌。
这是一次宗教改革背景下的一次新思潮的洗礼,亦是人类大工业史中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灌注下,发展的一段历史阶段。
当然,任何一个人为改造的游戏规则,在人性本质角度,一旦悖离历经万年历历史血的教训总结的人性本源探讨,或许会将一段历史封闭于主观下的黑匣子中。所以,佛陀曰:现实都是虚拟世界,都来自心灵。
当然,我们并非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不存在积极的内容,同时,亦并非是从相反的角度逆推,来认为:当时的英国,具有王权地位的传统主流宗教思想是正确的内容。但是,不可否认,任何主流宗教与政治相结合,都是社会走向堕落的开始。
如我们所谈论到,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可以创造一段历史。美国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指导美国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至今,在全世界打造了一个金融帝国、产业帝国,资源垄断的帝国,也打造过一段神话。一个可以使以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封闭于闭锁的黑匣子中运作的神话。
3、美国商业行为的驱动内因评价:好的金融与好的社会服务于谁?
罗伯特 希勒在2012年的新著《金融与好的社会》中就曾写到人们对于金融危机的反思:“金融到底能在社会良性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不论作为一门学科、一种职业,还是一种创新的经济资源,金融如何帮助人们达成平等社会的终极目标?金融如何能为保障自由、促进繁荣、促成平等以及取得经济保障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如何才能使得金融民主化,从而使得金融能更好地为所有人服务?”(罗伯特 希勒(Robert F. Shiller)《金融与好的社会》,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而在更早的时候,克鲁格曼就曾经论述过,理论无论是功是过,其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一旦一个政府在一个领域里接受了一套从根本上错误的理论,格雷欣法则就会生效,甚至在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里,这些坏理论也会驱逐好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究售繁荣》,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288页。)
二、文艺复兴与嵌入人类文明发展的某个矢量的形成浅观:罐装的工业文明框架及其性质
1、罐装的工业文明框架:精神宇宙中的一个矢量轨迹
很多自然科学规则是建立在罐子框架下来定位定律与原则的。而基于自然科学史所确立的主体方法,包括:实验主义、实证主义及进化主义三大自然主义哲学认识论,其对对象的认识总是在限定在各种“有限性”(时间、空间、认识能力)的约束下进行,而得到结论,比如,万有引力定律,离开了地球环境,会不成立。如果问上帝赋予人类的精神空间有多大?宇宙到达哪里,人类精神时空到达哪里。
自然物理学在约束条件下获得的定理与发现,或许仅仅是人类人文精神空间中诸多因素向量中的一个。在该约束条件下某个轨迹上存在,而它约束人类发展,将人文社会封闭在一个罐装的空间之中,大工业化的轨迹即是如此,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列出其他不同种生存方式。
但是,以这种方法决定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会在约束范畴的一定阶段达到终点。所以,这是一个罐装的黑匣子。
这一点,似乎自然辩证法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但是,以此作为指引社会文明发展的原则,显然是存在很大的错误。当然,大工业化以来,这种思维影响并决定了人文社科的发展,被打上了“物理学”的标签,并直接决定了社会文明的进程。
2、文艺复兴与嵌入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矢量的形成:罐装的工业文明框架及其性质
第一,自然科学认识论对社会文明发展指导的起源:休谟,实验科学方法框定了人性研究
由于资产阶级庸俗哲学家对人性本质的“物化”,使实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开始应用到了人性哲学中。“休谟就是主张在人性哲学中采用实验科学方法的最坚决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之一” 。他的功利主义哲学提倡“个人主义,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容信念,并用自然主义方法论对其进行解释”。
休谟(David Hume,1711-1776)的《人性论》的副标题“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采用了实验科学方法改造哲学的意向。
休谟用“人性科学”规定了他的哲学研究的范围,并使之同自然科学区分开来。休谟认为,同研究自然现象的那些科学相比,人性科学是更基本的,因为一切知识都是由、人来获得的,不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学,脱离了对人的认识能力、范围和活动的研究,都难以取得进展。
第二,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自然哲学指导哲学艺术寻源与新理性制度建设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法语:La Renaissance)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文化启蒙的影响波及诸多社会科学。欧洲声势浩大的文化启蒙运动。在资本主义革命与发展时期开始孕育,波及法、德、美等国。在这场运动中,苏格兰哲学家休谟是哲学的主角 。他之后的苏格兰哲学几乎无不与他的思想有关。苏格兰文化和科学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建筑学和自然科学各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文化启蒙影响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及管理学产生。苏格兰启蒙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在经济学理论界。出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 斯密(Adam Smith,1776)。亚当 斯密(Adam Smith)的思想受到了具有启蒙主义和人文思想的学者的影响,他在崇尚人道、理性和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等方面与启蒙学者有广泛的共识。
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的英国的启蒙思想在洛克那里达到了它发展的最高点。不但在政治理论方面,洛克提出了最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国家学说,而且在哲学理论方面实现了对社会学科研究的指导,直接影响到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研究社会问题的哲学思想。西方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下的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的研究思维与态度极大地受到了实验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影响。
霍布斯(T. Hobbes,1588~1679)和洛克(J.Locke,1632-1704)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知识等方面他们高举了启蒙的旗帜,他们的突出特点是将注意力转向了人性本身,并将人性同社会政治学说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想把一切占为己有,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对人就像狼一样。为了求得社会的和平和安定,人们必须放弃自己的一切权利,用企业的方式将他们的权利转交给代表他们人格的国家或君主。
洛克的主要思想则是:其一,人民受理智的自然法则支配,而不是受专横的统治准则或为独裁者的各种念头所支配;其二,人类社会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自然和理智法则规定了人们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三,物理均衡体系应用于制度与管理:文明沿着一个矢量推向终点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产生,不仅促使经济思想的行程与发展,同时,工业化大生产促进了管理体系的形成。在管理思想体系的建立初期,管理学家以“人、材、物”为分析要素,后来发展为四要素,即:“人、材、物、事”。经济分析接受自然科学认识论影响,接受了“物理均衡”观,而将人性约束为“经济人”;,在管理要素的分析中管理学家将“人”约束为“工具人”,具有自然哲学的物质化特征。这样,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推进上,管理学家与经济学家一样,将物质化的“工具人”或“经济人”作为与其他物质要素的等同物进行组织、配置与管理。大工业文明迅速将人类文明沿着一个矢量推向终点。
3、文明的终结:以自然科学原理方式割裂了人类社会的灵躯两分
自然科学大发现为起点所确立的大工业化原则,我们不能不说已经在短短一百多年后,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看是预测到了终点。当然,人文思想的质疑亦曾经有过发声,比如,文艺复兴中的的回归人性、人文艺术及在复古思想中寻找人性精神与灵魂的本源。受到当时主流宗教日益政治化的的压迫与束缚,这种寻源性的探究式是具有人文价值的。
不过,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改变了一个历史事实,其中一个最重大的错误在于以自然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约束并指导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如亚当 斯密接受休谟的“人性可以如自然科学一般做出物理解剖”的思想,《国富论》打造了市场均衡体系,并以当时的物理定律规则获得了科学性。而于此后的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发展轨迹中,这个向量无限放大,指导了以后人类文明的方向。事实上,科学与人文的探索方法上的差异被忽视,并以自然科学原理方式割裂了人类灵躯两分。
我们的社会科学亦被锁定入狭隘的范围内。闭在黑匣子中的道路,在摆脱了“什么可达宇宙,精神可达无限的宇宙”的宇宙观的基础上,使人类文明沿着这个条件下的矢量,走向了不归之路。
是我们锁住了我们的视野、精神与灵魂的空间。我们把灵魂锁进了黑箱。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科学,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模式,遵循“牛顿物理学”定律。
所以,在牛顿与爱因斯坦在晚年突破了这个束缚以后,走向了科学定律范畴之外,更为客观辩证的神秘之路。
从发展本源上看,东方人文哲学的探究具有人性本源性探索,具宇宙万物协调的视野,它充满了敬畏循道之心。
中国的百家哲学源自于《周易》,而周易以后百家繁荣。仅儒家在尝试的探索与实践中就发展了心学与理学。不过,终究为封建统治阶级基于统治目的,而在众多方面失去了基于本源大律基础上的本意。
三、《远思录》漫谈地球文明野史:史前文明及一系列坐标文明的证伪
2014年12月20日偶尔看中国青年网(北京) 有一则“我们发射了许多发射器寻找外星人“为题的采访张召忠将军的文章说:张召忠近日在举办讲座时指出,美国51区发现了很多外星人,我们发射了好多发射器,包括现在扔到月球上的很多都是多语言,包括粤语、闽南语,普通话等等。但是霍金告诉全人类,最好别去招惹外星人,真把他们惹翻了,外星人跟我们打起来,那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1、一个提神的话题:一段段高度文明史次次断层
这是个茶饭后颇为提神的话题。人一定不要以科学的名义,将精神思维封闭在一个狭隘的罐子空间。这样,在边看边在想啊:史前的高度文明是否曾经确实是为了服务于我们这个星球的人类?确实说不准。或者,仅仅以创造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复形式,扮演着一段段重新启动的文明发展阶段的工具史。当然,如果存在亿万年的高文明智慧,哪需要等到人类现在去寻找,苦苦觅而不能对话。就世界殖民史看,发现一个新大陆,伴随而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期的殖民非洲、拉美的历史,以及一战二战期间殖民亚洲历史。随着文明提升,而人类与动物世界的对话,会更显平等与友爱的相处。所以,在草原上惊逃的,往往不会是智慧生命,而应该是草原上的野鹿、斑马与狼群。有谁见过野鹿、斑马与群狼拦住人类请求对话?
假如某种高文明达到的程度,已经根本不需要对人类展开武力或者奴役时,并不是没有与你对话的必要。因为它完全可以以文明对思想的干预影响社会文明进程,以不同的新思潮的植入,开始在这个大陆创造一段段所需要的历史。以相对文明的方式完成所需要的目标,如,所需的资源、石油、矿藏或者某些元素。一切在人类自我启发的新思潮下展开文明道路的进程,总为智者之思。历史角度看,过去与现在的生产方式过渡中一切处于进步中,但从人性本源的内观反思看,正完全接受的则是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框架与机制下的黑匣子的主宰,显得毫无惊奇之处。
那么效果则是显然的,谁会时至今日还愚蠢的想到,以“自身意识萌生作为两种文明对话的开始”去重演“发现与被发现”之间的如电影蒙太奇的“初始镜头片段”——一种历史长河下偶遇中的“对话”?
或许诸多个史前文明已经在重复不同的历史阶段总计N多次。所以,人类寻找了几十年对话机会。不能赢得正面对话,完全不需奇怪,因为,这种蒙太奇的镜头在数万亿年前或早已成为过去时。一种文明的植入与启发,也可以代表一段科技文明的开始,也代表一段段没有记录的高度文明的断层。当然,其中每个阶段的历史也会使我们人类与地球的各类资源一样,参与地球资源与生物的再生洗牌。
自人类工业化以来,从资源财富分布与流向差异角度粗略看,资源与财富的流动一直处于极度不平衡的结构中,财富对于全球资源的交易、控制与撬动下形成的倾斜、不均衡与集中性,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形成巨大杠杆下的黑匣子效应,至于形成这个效应的目的,财富与资源极度杠杆下的不均衡关系?仅仅存留于人类贪婪下的解释吗?完全需要做一下细致跟踪与统计。近十年间各国探索登月飞跃火星在此成为一个焦点,探索外星文明亦成为各国“热点”话题。当然,先搞清楚地球,或许寻求对话,不如先探索美国51区。
一切的根源源于人性本源正反两性所具的贪婪等等秉性,为佛家戒律归为佛家“五戒”与《旧约》等归纳的“原罪”之性。历史上,佛家等主流宗教以讲究“空性”“开智”“止观”以及“原罪“与忏悔”。或是一种伟大宗教哲学遗产中保留给人类的清明之智。
2、《远思录》与史前文明一系列坐标的证伪:从人性本源自视看文明解释
第一,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文明与宗教文化遗产
历史上,我们研究史前文明的史学家,应该一直面对两个不可忽视的特征:一个是该区域文明所曾达到的很高的程度,但是为何只留下文明遗迹,并且隔离于现世。消散于历史长河中的种种猜测,包括史前文明痕迹;二是以主流宗教与文化哲学为代表的,它以各种形式,主流宗教表现为救赎,文化哲学表现为精神与思想启迪,流传下来的。。
科学家根据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提出多次史前文明猜想。认为人类的发展并非以往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然而,留给后代子孙仅是神话或者是在主流宗教的诫示中存在,警示某种道路下得新式文明的嵌入会给灾难带给人类痛苦的教训。考古学发现记载往往给人以对比分析得逻辑辅证:
“史前文明遗迹人类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很难想象其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提出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猜想,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是周期性的。”
“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7万年前。当时的人类才刚学会使用石斧!
在巴格达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学家发现一组两千年前的化学电池,仿造古电池成功获得0.5伏电压,持续工作18天。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电池于公元1800年发明,距今仅200余年。
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学家从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发现一颗人造心脏。现代医学研制使用人工心脏仅十多年历史,而木乃伊的人造心脏却早在5000年之前就已通过精密的外科手术安进一个男孩的胸腔!”
所以,学者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史前高度文明阶段的考古发现,往往会以主流宗教形式留给后世的诫示,提供文明发展的指引与解释。
第二,不妨思考一段文明的起源:从一段新思潮开始形成“文化价值定向”
我们不妨思考,任何一种人类的行为首先来源于一种新的思潮的植入。正如16-18世纪人类自然科学三大伟大发现(万有引力,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以后,开启了工业文明阶段。基于工业经济框架规则,人类将自然哲学认识论连同人文社会哲学一起关闭到了一个物理化黑匣子中。
在很长时期人文社会学的科学性受到“社会物理学“标签检验。而历史延续的古文明、文化及主流宗教,由于不能获得自然科学的实证,亦不能在工业经济框架下形成物质组合创造财富,亦被封闭于社会制度体制的生产关系之外,从而失去了帮助社会与人类走向文明中发展的指导。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任何一种新的思潮,在社会践行后,都会以“文艺复兴”的新的思潮的变革,植入社会的价值行为方式,形成一种“认知上的文化价值定向”。完成对于人类的行为的改造。
它不仅可以创造了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一种社会秩序,同时,也创造一段历史。但是,这段思潮是否经历了万年人类发展历史的检验?也许它实际上失去历史文明延续的诫示,我们往往却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黑匣子。
2、主流宗教流传对于文明发展诫示:考古发现的一致内涵与逻辑草率的铺述
第一,主流宗教流传于文明发展的诫示?——逻辑对比下的相对草率铺述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史前考古并未发现流传至今的大工业化科技文明高度繁荣的记载。为什么可以超越现代工业化现代科技文明的远古遗迹,没有任何完整的工业科技遗产的流传,而只留下坟墓?相反,伴随坟墓流传完整的却是文化艺术的精神启迪与主流宗教的戒示。它至今是个谜题!
““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废墟,有一座用整块红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无缺的星空图,以及上百个符号。考古学家多年研究,终于破译了星图及符号——星图描绘的是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符号记述的是极为深奥的天文知识。这些知识是现代人类未掌握的。数万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类,如何掌握超过现代人类的天文知识?””
越来越多的迷惑在现世人类的考古谜题中出现,而所反映的如上内涵出奇的一致,因此,引起学者思考亦会越多。如,埃及金字塔宇航壁画;记载中的玛雅文明与亚特兰蒂斯文明消失;以及至今为止的现代技术亦不能达到的我国秦始皇陵的传世之剑的锻造技术。不仅让人怀疑诺亚方舟的存在。更使我们认为流传下来的传统主流宗教文化来源于高度文明发展的记录,它之所以流传于后世,主要目的是提供文明发展的警示与诫示!
但是,为何会存在这种现象?——历史高度发达的大工业化科技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尽数烟消云散,而在这些古文明区域存留下来的并无任何工业或科技遗物,相反,则是启迪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与流传后世的主流宗教及其诫示。当然,我们不能不认为,人的灵魂与精神,在比较物质科技等方面,会是重要愈多的了。
当时,如果反思,一个阶段嵌入的一个新思潮,如果使一种文明阶段的发展并不在意其所栖身的环境资源,而文明的毁灭伴随着资源重生的洗牌。那么,这种文明对于全球的资源的控制是我们的目的吗?!
当然,由于仅仅因为考古发现不断发现史前工业化与高度文明于历史阶段的存在,还不能对于不同阶段的历史文明与统治方式作出解释。但可以作为逻辑对比的草率铺述。
第二,东西方主流宗教诫示对比漫谈:考古发现不断得出一致的内涵
既然考古发现确实现实存在,同时不断得出一致的内涵,那么,问题就来了?历史消失的曾有过的高度发达的工业科技文明遗迹与指引灵魂救赎的主流宗教与人文精神,哪个本应该作为我们的人类文明发展与存在的真理,作为人类追求的真实而永恒的理想?当然没,看得出,应该是经历远古时间长河沉淀后,遗留后世的本应该遵循主流宗教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它体现出了文化的本体与本源性内涵。而这个问题在一致性角度看,东西方文明区域同时出现。
西方主流宗教教义表现为 “神”的诫示,东方则表现为佛与道为代表的精神灵魂的自我“觉悟”。但是,令很多学者惊讶的是,虽然不同主流宗教在古远的历史上并无地理联系,但是,其主流教义对于人性行为规范的诫示竟完美的一致。
但是,其中矛盾的存在,亦令人忧疑不觉:虽然伴随远古高度文明的毁灭,每次却伴随着着主流宗教文化的诫律,提供人类的精神、灵魂与行为的指导,并皆以“诫示”形式规范人性与社会行为。但是,有必要分割出所蕴含的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带给后世灵魂信仰与警戒的主流宗教思想;二是暗示人类具有文化本体性存在的人文精神艺术感知及哲学思想遗产。
那么,除了如上得出的灵魂重于物质,应该认为文化艺术精神遗产及哲学思想遗产代表着人类灵魂的培育与开启。它是人类文明走向光明的火种。
但是,疑惑的是,这两者在考古记载的历史中,似乎从未曾有过有机的结合过,比如,佛教与道教从来未进入我们的政体;而旧约与天主教以在教义精神上并不允许与政治结合。
两者存在于基于灵魂救赎的文化宗教的信仰中,与社会生产生活在现实中从来是两个世界的事情。即使在当前的现代社会亦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秉持《旧约》《新约》戒律的基督教在美国清教徒改革中使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增加新的内容,使得〈旧约〉〈新约〉一再被修改与删减解释,甚至为政治所利用。而在东方佛学与道家则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它与凡俗世界并无实质的交集。那么,既然如此它又为何流传下来?并为后世灵魂敬畏鼎力碣拜?
但是,事实是,历史文明区域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并未将高度发达的科技与工业遗产承传下来。当然,即便承传下来,扣除考古价值绝无没有文化价值,似乎无需教化即可获得的公认力。毕竟老百姓都懂得“一个文化核桃的价值,远超过一部主板配件昂贵的整装电脑“!
不过,一致的巧合亦会不断在以后的历史上出现,即:几乎所有文明区域记载人类精神文化的主流宗教哲学与文化艺术哲思想(如东西方佛教、道教等;西方的旧约新约等等),并在这些区域不同的族群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流传至今。这些主流宗教文化在这些区域几乎无不以虔诚的方式散播于这些区域各个世代的族群与种族。
“随着科技探索与发展,人类学者考古学家,乃至科学家对于史前文明周期的这种逻辑辅证越来越强烈。摩享佐•达罗古迹和《圣经》里所多玛的毁灭有极相似之处,都是突然被高温摧毁的。发现许多坍塌的建筑物有承受高温的痕迹,甚至发现一些“玻璃建筑”——托立提尼物质,这种物质的形成是由于瞬间高温溶化物体表面之后迅速冷却造成。至今仅在热核武器爆炸的现场发现此类物质。一些证据表明这里曾发生过核爆炸。”
确实,在我们面对沉没的史前高度文明遗迹,而每次并未曾流传下高度文明毁灭之时的科技工业。而一种正确的文明之路总会出现则先哲以主流宗教的记载的经卷中;或者以一种神明、圣人或者先贤的告诫呈现后世。
如,佛家的“五戒”“八苦”“十善“。《华严经》云: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佛家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告诫修行者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 〈〈圆觉经》曰:不离不即,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是佛。
又如,考古记载:古法老乘飞行器来到埃及,超乎凡人,并掌握先进的通讯技术。〈旧约〉(出埃及记)记载: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 。。 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耶和华让他面见法老。。 耶和华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经过一系列的周折,最后,在耶和华的引导下,以色列人渡过了苏伊士运河,过了红海到西奈半岛与中东大陆。当摩西在耶和华的指引下到达了这片富饶的土地后,架起篝火,众人开始喝酒狂欢,男女象动物一样交欢。耶和华现世曰:记得我对你们说的约定吗?众人之错,接着,耶和华与希伯来人之间做出神的约定,曰摩西十诫--与上帝的契约。刻有十诫的两块石牌上面写着:崇拜唯一上帝耶和华而不可祭拜别神;不可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须守安息日为圣日;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诬陷他人;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及财物。
这片大地正是资源富藏的土地。而中东各国及巴勒斯坦人所信奉的伊斯兰教,以及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人所信奉的犹太教无不来自〈旧约〉的分支流传。
3、诸多的疑问:为何每次以主流宗教哲学与文化艺术遗产流传后世?
大工业化文明历史从来自考古学家的诸多发现中被提出疑问。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考古学家不仅发现了亚特兰蒂斯文明与玛雅文明时期的高度文明的消失,同时,古埃及金字塔的考古发现亦让我们思考,远古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科技文明为何没有作为文明遗产流传后世。
伴随着如文明古遗迹发现的同时,所有古文明区域都有其与古文明遗迹并不相关的遗留的主流宗教文化信仰与天文数术等知识。
而所留下的主流宗教教义及天文数术与印记有代表高度文明阶段的上古的遗迹,却在文明内涵上并没有文化意义的交叉。但是,为何主流宗教文化以各种戒示的方式流传了下来,而高度文明阶段的工业科技遗产并未做未保留后世?
在中国的佛教,西方的天主,中东的伊斯兰教等诸多主流宗教区域,都留下一系列的祭祀或礼仪程序,在经卷或教义中记录了人性、善恶、戒律、敬畏与心灵,以及世界的秩序、法律、规则与规范。而基督教演化出的新教伦理(美国五月花号为代表,流亡每周大陆,建立美国)有些不同,圣诞节以圣诞老人出现,更像现代生活中的情景。或许代表一段工业科技阶段的历史。
四、文明与灵魂对话:最后的交易
大工业化的商品经济,物质化商品交换极度发达,而工具化人性也替代了我们本应拥有的灵魂,统治了每个人身体与行为。
这时我们需要开启文明与灵魂对话的旅程,称为佛家所言末法时期植入人类灵魂“善根”的最后的救赎。
文化艺术遗产历来是人类文明最富有精神内涵,最为宝贵的财富。诚如我们所谈到,任何大工业商品不会蕴含着这种人文精神与灵魂共鸣与召唤。它是培育与开启人类精神世界的宝库,启发人类灵魂救赎的精神火种。在我国饱经沧桑的历史上,国宝艺术饱经浩劫,毁损严重,是因为我们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伟大的文化大师承担了这个使命,穷其一生,耗尽家资追踪拯救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人中有耗尽家财的张伯驹、张之洞,以及终其一生追迹天涯的杨仁恺等。他们留下了启发人类灵魂与精神通往至慧文明的火种。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使社会行为工具化与物质化的时候,最后的交易体现为文明与灵魂的对话,它是对于商品物质化交易的心灵代价的替换。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以人性灵魂的代价赎回商品物质化的代价;其二,以精神文明的丰富改造与重塑大工业商品经济体系;其三,以不同区域主流宗教与文化哲学所具有的共识加强携手研究,增强互信认同,探索规避战争灾难的一致性可理解的原则方案,探索引导经济社会走出黑匣子游戏规则引起的经济动荡战争与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