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12月1日 国家统计局网站)。
同时公布的汇丰制造业PMI终值50。中国11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分别创下8个月和半年新低。离荣枯线只有一步之遥。这已经是PMI连续几个月下行。站在50上方说明制造业总体上仍保持扩张态势,而持续下滑至50临界点说明经济形势整体在走低,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这里面最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加剧。从PMI数据看,大型企业PMI为51.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4%和47.6%,比上月下降0.7和0.9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大型企业不仅仍站立在临界点以上,而且比上月回落幅度也较小。而中、小型企业不仅在临界点以下,而且距离临界点分别为1.6和2.4个百分点,而且降幅较大。中小型企业是经济中最活跃、容纳就业量最大经济体。中小型企业不景气,对整个经济杀伤力最大,对就业影响较大。这就是11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用工量减少的直接原因。
出口这驾马车继续下滑从PMI指数中反应的淋漓尽致。新订单指数降至51%以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4%,比10月下降1.5个百分点。汇丰出口订单指数增速滑落至近五个月低点。预示未来出口增速将有所降低。出口这驾马车基本停滞下来了。
同时,生产指数近两月连续下降,11月降至52.5%,处在今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说明企业生产积极性开始较大幅度滑落。与此对应的是,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7%,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持续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用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回落。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不看好,不敢盲目购进原材料,增大库存。是企业没有生产积极性的反应。
更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是,11月份PMI是在房贷政策全面松绑放水,央行突然降息等货币政策强力放水基础上和前提下的回落。一方面说明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可能出乎市场预料,另一方面说明前期密集放水的货币政策效果甚微。这没有出乎笔者此前的预测预料。那么,面对经济走势可能继续下行的态势,宏观政策如何应对呢?
从货币政策来说,呼吁继续降息甚至降准的声音很强烈。笔者始终认为,目前市场并不缺流动性,主要是流动性不往实体经济流去的问题。深层次原因在于整个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不赚钱的实体经济对资金资本没有吸引力。同时,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金融机构不敢贸然给实体经济投放信贷,对实体经济惜贷现象随之出现。资本资金被暴利的房地产吸引去了,流入到了火爆的股市里。因此,货币政策越宽松包括降息降准,只能使得释放的流动性流入股市楼市高利贷市场,金融机构照样对实体企业惜贷。实体企业受不到货币政策放水的滋润。
出路何在呢?财政政策应该成为这轮应对经济下滑、稳增长的主要手段。而在财政手段中大幅度减税降费、免税免费是重中之重。目前,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一个问题是,通过降息、降准、放水房贷等手段从货币流动性、百姓需求消费刺激挖掘上做文章过多,而通过改革使得政府大幅度让利比如大幅度降低或者免税费上做文章较少。前期全面性降费总额仅仅400亿元,相当于包括土地出让金在内的总收费额度的百分之零点几。
实践已经证明,这一轮应对经济顽固下滑已经到了切实割舍政府自身利益,从政府自身革命开刀了。因此,笔者再次呼吁,从结构性减税转向大幅度的全面性降税免税,同时,严防以改革为借口趁机增加税负。大幅度、全面性降费免费,不妨一次性先将政府各种收费和各种政府性基金强行削减30%,然后继续整体性、大幅度、全面性降费免费,直至全部取消,或者归并到税收里。
总之,11月份官方和汇丰PMI双双跳水创新低,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时刻。这个时候真正到了下壮士断腕之决心大刀阔斧改革,大幅度、全面性降税费、免税费的时候了。关键在于政府必须舍得自身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