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偶然看见了一篇文章——《雕爷牛腩为什么不会成功》。我看了几遍,有很多感悟。
做一家企业是非常艰难的,要做强做久做大,就更难了。这里面涉及到产品、现金流、运营能力、流程制度、股权设计等很多问题。就拿我来说。我的公司正在规划连锁经营平台,我现在正在做的有这几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和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子公司准负责人沟通,他们都是当地的培训巨头,和他们沟通我还真有点发憷,再加上沟通一直是我的软肋;解决总公司和子公司的股权问题,这个问题很麻烦,涉及总公司在子公司的控股,既涉及到子公司在总公司的持股,又要提前考虑今后风投进来后对股权的稀释,还要考虑后面还有22家子公司进来后的股权问题,这几天一直和律师沟通;财务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比如,所得税缴纳,会计报表合并,各个地方财务有一些差异,财务里面的一些标准化等,尽管我原来在大学讲过《财务会计》,但那点理论知识根本不够用,还得向认识的几位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会计请教。就罗列三点吧,头都大了。但是,没办法,得硬着头皮往前。上午见了一位会计,下午见了律师,晚上还要修改方案。幸好,这是我喜欢的事业。
啰嗦了半天,我想重复说明,做一家企业真的很难,也很漫长。尽管有的企业四五年就上市了,比如聚美优品。但是,上市只是一个里程碑,而不是终点,否则,被迫退市就会成为下一个终点。所以,我们很多企业家太浮躁了,整个互联网思维的噱头,整个情怀,整个故事,就自以为能够成功。而他们所谓的成功,就是上市。这段时间吵得让人很烦的几个90后“霸道总裁”,我看了他们的演说,本来想写点什么,后来一想,反正他们很快就会“死”去,我又何苦要在背后推他一把呢?不过说句实话,他们要是成功了,这个社会尤其是这个商业环境就真的完了。
不只是很难,关键是要有使命感。我们很多企业家是没有使命感的,他们甚至连客户价值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担当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意义,更不知道只有使命化生存的企业才可能走得更远。如果只是把赚钱当成使命,那么,我们的企业家和那些煤老板有什么区别?有多少煤老板能够善终?这个就不用我说得太多了。
有的人看到这里肯定就会想,写了这么多东西与雕爷牛腩有什么关系?不急,看完《雕爷牛腩为什么不会成功》,大家就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了。如果还不明白,要么再看一遍,要么就别做企业家。
附
雕爷牛腩为什么不会成功
雕爷做牛腩的时候,我就知道不会成功。原因也比较简单,因为之前接触过鼎晖和俏江南的案子。我这人不太相信什么奇迹,鼎晖俏江南都做不成的事情,我不认为雕爷能做成。当然,大家可以心理期盼着逆袭的情节发生,但我觉得人不要挑战常识。
当然,失败的核心原因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了,太难吃了。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会写到这里就结束,包括黄太极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太难吃了。记得去年2013年12月黄太极宣布六个月内销售额将达到一个亿,现在2014年11月30日,我已经懒得去查了。后来黄太极又开了大黄疯火锅和牛炖,雕爷则开了薛蟠烤串和河狸家。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些事情的评论就是,要学习一个项目炒热接着炒下一个项目的经验,充分挖掘一个事件的价值,不然等这个事情凉了或者黄了,就亏大了。雕爷告诉我说,这是并行创业者,其实这只是利用了投资圈的投热门的好习惯。雕爷当然是极其聪明的人,做加盟连锁的时候抓住了淘宝大潮,现在又抓住了互联网思维这一波,前者带来了大量现金,后者则开始进入资本运营的层面。叹为观止,值得学习,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飞起来了怎么着陆。最近听说又在做空气净化器了。
我们继续来客观的说雕爷牛腩模式为什么不会成功。以免有人说,如果以后做好吃了会不会成功呢?雕爷的软文写的是很好的,有些是写给大家看的,有些是写给投资人看的。比如有篇文章写和海底捞创始人的弟弟吃饭,承认雕爷牛腩不赚钱,但不赚钱是有原因的,花投资建中央厨房和营销什么的,以后就赚钱啦。这就是写给投资人看的,这篇文章是今年1月份的,10个月过后,雕爷正在开第八家店,你猜猜赚钱了嘛?
为什么餐饮行业投资这么坑,还是回到开始的故事,鼎晖投资俏江南为什么没有上市,这个故事可以写本书了,大家自行查探。我们只说,为什么餐饮行业的企业难上市。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又可以写本书了,大家可以自己搜索相应关键词,尤其是查一下鼎晖投资是什么水平的投资公司。我们就大而化小说说几个明显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翻台率问题,这个问题差不多是制约餐饮企业的紧箍咒。雕爷提出的概念叫坪效率,号称是目前整个商场最高的。这里面不知道算不算请苍井空和留几手的钱,如果算进去,估计就不是了。所以什么事情都是有道理的,光看到生意好,没看到营销费用高,是不科学的发展观啊。翻台率的问题其实就是单店流水天花板问题,换句话说,一个店的人均消费是固定的,桌子是固定的,翻台率是一定的,一天的营业额天花板是固定的,不过下限是不固定的。这对于投资人来说就很可怕了,因为假如你不能保证迅速的开店速度,你的增长是有天花板的。这就好像你去A股看看高速公路股都是价格低廉市盈率非常低的,原因很简单,厂子可以扩产提高产量和销量,高速公路车多了就堵车了。如果没有高增长,那么就不会有高溢价,没有高溢价,投资进去就坑了。简单说投资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没有年化25%的收益基本就是赔本了,这个效率是大概要三年一倍,五年三倍这种。餐饮行业最大的优点是现金流,这是可以媲美赌场、妓院的,只是现金流这个自己赚钱还可以,引入风投就没意义了,风投不是要你赚钱,是要你高速发展的,如果无法保证发展速度,你就无法证明这个项目未来是有前景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雕爷牛腩这种餐饮项目的传播是非常浪费的,因为看到的人,很多没有机会去现场吃,而北京这些人逛商店的餐饮消费,可能无法支撑起一个上市公司来。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传播的受众都是屌丝阶层,雕爷牛腩的客单价并不是他们常吃饭的选项。
第二个问题有人会说了,呷哺呷哺不是要上市了么?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餐饮行业的特点了。呷哺呷哺2013年的开店速度的两天一家,主要收入来自于北京,即便如此去年底原投资人英联也转让了自己股份退出,应该是不看好上市成功。已经在北京开了几百家店的呷哺呷哺,无论是客单价还是流水还是人群还是翻台率数据都还是比雕爷牛腩要好很多的,上市也如此艰难。
这里还要说一句的是,如果要高速发展,就必须菜品标准化,这是火锅的优势,也是雕爷牛腩的选择。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就是个标准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冲突。标准化产品就是快餐类,快餐类的客单价就在每人50元左右,呷哺呷哺大概在45元,而麦当劳肯德基就更低一些,而雕爷牛腩则在150以上到200,这个价位其实是中档餐饮的价格了,比如这个价格可以在黑松白鹿日料自助吃到丰富品种到撑死。换句话说,大家花钱来牛腩吃的就是个情怀,再好吃的牛肉面,可能也不及一盘海鲜刺身大拼盘。吃情怀就不是一个稳定消费,但好消息是,单店那几张桌子并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有人跟我说,你看这么多店,一个月几十万赚着也不错啊,何必追求那么多。我只能说,这个想法对于不融资的老板还是不错的,日入几万(假设是赚钱的)也很爽啊。但如果你是拿了投资做的,那么这点钱,够不够付利息还很难说的。记得,投资投的是预期,市盈率是靠未来的现金流支持的,如果你不能保证增长,那就不能给你高倍的PE。这里面概念有点多,大家自行搜索可以学到一些知识。
当然,大家不要拿估值什么的开玩笑,我之前发了一条微博也得到很多投资人的认同,这句话就是,估值这个词是投资界的最大贡献,因为把吹牛逼的事情给量化了。你给我一块钱,我给你亿分之一的股份,那么我估值就是一亿。这种估值忽悠在未上市企业有很多,大家都在玩俄罗斯轮盘,就看最后一枪开到谁头上了。
当然,翻台率问题,标准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冲突虽然足以证明这个模式不太可能上市(成功),但其公关价值还是巨大的,当然雕爷后续的薛蟠烤串其实比雕爷牛腩优质很多,因为烤串远比牛肉面好做,更标准化,因为吃的都是原材料,根本不需要个性化服务,就可以做出高溢价。但目前显然没有牛腩成功,因为,这不是重点啦。
河狸家远比薛蟠烤串优质,因为这终于不是餐饮了,而是一个互联网项目。一旦到了互联网项目,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不需要跟别人解释为什么不赚钱了,你说你赚钱都不好意思见投资人。而且扣上O2O的帽子,概念上又占了热点。因为O2O目前我整体看,都看不到什么可以做成的点,什么第一美甲平台之类的,对我来说,说服力不是很大,因为这个上门服务的事情我是持谨慎态度的,如果上公司还行,让陌生人去家里,我还是比较害怕的。而且客户一旦和美甲师建立了联系,app的使用率可能会不尽人意。因为我还是有目前最大的安卓市场的一些运营经验的,对app这个东西,我的理解恐怕还是业内顶级的,我相信我的判断。
再说说做三体净化器的好处,硬件的好处就是流水可观啊,这是比河狸家优质的地方,可以参考的就是小米了。硬件的流水加互联网的估值方法,分分钟干掉联想,尽管小米一年可能还不如联想一个季度流水高。(小米预期2014销售额700亿,联想2014Q3销售额破百亿美金,目前前者估值是后者三倍)
很多人最后会说,大熊,你还是不如雕爷成功啦。其实我只是比较胆小,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刚被LP请北方人围堵了,是因为项目问题导致投资无法退出。呼啦呼啦圈进很多钱不是我的风格,我更希望的是做出一些价值,让一些人赚到钱,然后他们天天给我打钱感谢就好。远离互联网,远离投资圈,远离喧嚣,慢慢做价值,慢慢收获。顺便说一句,这些谈思维梦想逆袭的,多半都是在消费屌丝的梦想赚钱的,你不想做屌丝,就少看这些人吹成功牛逼,踏实做点事挺好。突然想起还有一雕爷牛腩配方真实价格的八卦,不说了,免得被起诉。
当然,我之前也会炒作的,不过因为不是我背后果,所以也炒的蛮大的。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