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驱采出液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学驱采出液游离水脱除和乳化原油脱水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油水乳化程度高,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强,三相分离器、游离水脱除器和脱水器处理能力下降,造成脱水后原油含水率超标和分离采出水含油量高[1-8];②破乳剂用量显著增大[l,2,5,8,9];③采出液携砂量增大,造成分离设备积砂量增大,流道淤积,有效停留时间缩短,电脱水器内电场强度降低,油水过渡层加厚[10]:④乳化原油导电性增强,电脱水器运行电流大幅度上升,发生击穿放电和电场破坏的频率加大[ll-13];⑤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采出液分离设备和加热设备结垢严重,造成游离水脱除器聚结填料流道淤积和电脱水器脱水电极间短路[l3]

表1部分化学驱矿藏试验和工业化应用过程中采出液处理出现的新问题

序号
化学驱类型
时间
地点
地面设施中出现的问题
1
胶束-聚合物驱
1976
美国
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油水之间出现富含表面活性剂的中间相,电脱水器处理后原油水含量超标。脱出采出水含油量增大
2
胶束-聚合物驱
1981
美国
采出液为高磺酸盐含量的Q/W型原油乳液状。油水分离困难,油水相之间出现富含表面活性剂的中间相
3
聚合物驱
1989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区块
破乳剂用量增大,游离水脱除器和电脱水器处理能力下降50%,出现油水过渡层;分离采出水含油量大,乳化严重
4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1992
胜利油田孤东区块
电脱水器电场周期性破坏;外输油含水上升,破乳剂用量成倍量大,乳化严重
5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1993
美国
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增强,脱水器内出现含油水过渡层,脱后净化油含水量超标
6
碱-聚合物驱
1995
辽河油田锦16块和兴28块
采出液乳化程度高,分离采出水含油量高大2000mg/L;乳化原油导电性增强,电脱水器频繁垮电场
7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1995
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
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脱水后原油含水率超标
8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1997
大庆油田北-区断西区块
分离采出水含油量高
9
碱-聚合物驱
1998
大港油田羊三木区块
分离采出水含油量高
10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1998
胜利油田孤岛西区
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分离采出水含油量高
11
聚合物驱
2001
大港油田港西油田
分离采出水含油量高
12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2004
大庆油杏二中区块
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分离采出水含油量高
13
功能聚合物驱
2006
大庆油田北一PT区块
采出液乳化程度高,油水分离困难,分离采出水含量高
14
可动聚合物凝胶调驱
2006
华北油田泽70断块
采出液乳化程度高,油水分离困难。分离采出水含油量高达20%
15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2006
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区块
三相分离器和电脱水器淤积严重,电脱水器频繁垮电场

    表l中列出了国内外部分化学驱矿藏试验和工业化应用过程中采出液处理出现的新问题[1-19]。到目前为止,油水分离难度最大的化学驱采出液是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开展的2个胶束.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采出液[1,2],其中采用石油磺酸盐的马拉松石油公司219-R项目胶束.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在表面活性剂返出高峰期的采出液由油水两相增加为W/O型微乳液相、富含表面活性剂的中间相和水相共三个相态,电脱水器处理后原油水含量超标,脱出采出水含油量增大,原有的连续动态处理工艺被迫改为间歇静置处理工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