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总有星
——陪滇军后裔在台儿庄寻梦
袁袤翔/文图
今天(2月10日)下午,和台儿庄区作协主席曹召亮先生一起接待了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云南大理朱晓雯女士和她的丈夫陆先生,以及陪同她们前来的曲阜的国先生、王女士夫妇。
朱晓雯女士的外祖父是1938年参加台儿庄抗日大战的滇军第60军182师参谋长闫旭。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春天,闫旭参谋长和安恩普师长率领182师官兵,在军长卢汉的直接指挥下,在台儿庄大运河南岸禹王山一带随军浴血奋战,全军万余人血洒疆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
朱晓雯女士和她的丈夫陆先生都是云南大理卫校的教授。关于外祖父闫旭的战绩,在云南文史资料中都有详尽载述。她说她来台儿庄的目的就是寻梦,寻找包括她的外祖父闫旭在内的先辈们76年前那个春天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强国之梦。这个梦想,在她心中孕育了多年,如今成行,非常高兴。
朱晓雯女士一行满怀景仰与缅怀之情,瞻仰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和恢复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中关于滇军参战的史料凤毛麟角,甚至没有朱晓雯女士外祖父闫旭时任参谋长的182师的资料,朱晓雯女士还是非常感慨。她说,看到台儿庄人民对当年参战将士的真诚缅怀与纪念,看到饱受战火洗礼的台儿庄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她感到非常欣慰。她说她的外祖父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也会非常欣慰。
送别朱晓雯女士一行,心头忽然响起了《历史的天空》的旋律——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换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是啊,历史的天空总有星。璀璨的星河,谁在那里发过光,都有光晕留痕。历史不会忘记,也不该忘记。
资料:当年闫旭所在的滇军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11年,以同盟会会员为核心的一批滇军将领,领导了云南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封建专制统治。1915年,滇军参加护国起义,在中国近代史划上重重的一笔。抗战爆发后,滇军出滇抗战,组建第60军,在台儿庄战役中,这支军队为保卫中华,付出巨大的牺牲,死亡13000多人。1948年10月17日,滇军60军在军长曾泽生将军的率领下在长春起义,迫使国民党新七军和郑洞国兵团放下武器投诚,实现了和平解放长春。经过新式整军后,这支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首批入朝作战。一举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高阳战役、18勇士水源夜袭战、著名的汉江南阻击战,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号称世界头号强国军队的光辉战例。50军还是首先攻入汉城的军队。志愿军归国后,50军军长曾泽生曾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