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6日,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悍然拜鬼,这一天也是他执政一周年的日子。自安倍去年重新上台以来,两国矛盾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急剧扩大,又互相纠缠在一起。其激烈和复杂程度,已经到了连乐见中日保持对立的美国都担心会失控的地步。
从领土领海争端越加激烈,到再三再四公开煸动“中国威胁论”,再到企图围绕整个中国周边建造包围网,再到在全球任一角落都不忘污蔑中国的名誉,破坏中国的布局。日本在外交上,几乎处处行动都刻意针对中国,直接导致了短短一年内,中日关系就从竞争对手向着互为敌手的定位狂奔而去。这种情况在冷战后甚至整个二战后,各大国间还从未发生过。安倍的行为让中日关系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都难以平复,这也将是安倍留给日本的一份长期遗产。
而在历史问题上的不断挑衅,和企图推翻对二战后领土调整的结果,则让韩国、俄罗斯保持着对日本的警惕和恼怒。从安倍参拜后韩、俄两国政界和媒体的反应看,反而是中韩俄实际上形成了松散的对日联手姿态。至少在东北亚,日本已经被完全孤立了。
当然对于安倍来说,他根本不在意与中国的关系是否正常,可能也不在意韩国、俄罗斯的反应。甚至很可能以为,只要坚持和中国撕破脸皮,就能得到美国的全力支持。但不管持何立场的人,只要客观分析事实,就能发现美国在东亚拉偏架的力度显然没有安倍期望的那么大。其实这在事先就完全可以预测到——作为美国完全的附庸,自然只能是日本服从美国的战略布局和需要,而不可能反过来随便指使美国按它的计划行事。而且既然日本已经断了自己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退路,美国在各方面对它予取予求,就更加没有了顾虑。
不过完全按自己的想当然,给别国“定制”立场和反应,当他国“不按剧本”行事时还会觉得委屈万分,倒确实是日本的传统。在二战末期,日本就无视苏联早就是三大盟国之一,一厢情愿地认为苏联会乐意为其调停,理由之一居然是“斯大林和西乡隆盛一样有大肚子,肯定是重情义的好人,一定会帮助日本”。既然这种令人目瞪口呆的奇葩逻辑也能成为决定国策的依据,现在安倍觉得他只要表态反华,美国就会给他开无限空白支票,以日本的标准,还真不算什么大胆假设。
同样,安倍们一直觉得,只要他们提出“海洋航行自由权”、“中国设立空中识别区”之类话题,韩国、东盟等亚洲国家就会自然站到日本一边,共同围堵中国。比如铁杆支持安倍安全和外交政策的《产经新闻》,就在每次日本与亚洲邻国进行高层会谈后欢呼,又有某某国理解了日本的立场,中国愈孤。但事实呢?虽然仅在一年中,安倍内阁就先后许诺撒出多达几百亿美元的援助,但连近年与中国关系时时闹到横眉怒目的菲律宾、越南和印度,都没有一个愿意为日本公开站边的。拿完安倍主动送上的大笔援助,东盟许多国家都是敷衍几句场面话,转身就以最大热情来迎送习主席李总理的访问。
对于现下的日本来说,外交方针的错误在短期内毕竟影响还是次要的。安倍内阁上台以来,一直获得近年来日本很罕见的高支持率。正是依靠着这所谓“超人气”,安倍才敢、才能肆意妄为。而这种“人气”则仰赖于相信安倍的保证——只要按他的“安倍经济学”执行,就能把日本带出二十年的长期停滞和衰退期。
上台初,安倍雄心勃勃的发誓要射出“三支箭”,全面重振日本经济。所谓“三支箭”,是指以日元贬值为中心的金融和货币政策、扩大公共支出的财政政策和振兴民间投资增长。现今“三箭”先后已发,观察安倍经济学的实际效果已经有了合适的条件。
自安倍上台以来,日元相对于美元等国际主要流通渠货币,贬值幅度已经超过了25%以上。但原来许诺的日本出口扩大、消费增加的良性循环却根本不见踪影。相反到11月为止,商品贸易已经取得了17个月的连续逆差,日本其实是在靠动用以前的积蓄支撑。多年来日本一直相信的,只要日元持续贬值,经济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的神话彻底破灭。相反,由于日本生产和生活都极度依赖进口物资,在这波日元大贬值中,除了少数大企业可以通过海外分部从中获利外,日本中小企业和大部分家庭则只能忍受成本和物价的大幅上涨。
虽然日本股市在央行极度宽松政策的刺激下有所上涨,但在长期衰退停滞的背景下,大多数日本家庭的资产配置中,股票比例要么很低,要么干脆没有。结果就是,普通家庭连这唯一的正面收益其实也很少能够分享到。根据日本金融宣传中央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报告,2013年度日本家庭平均持有金融资产约为1100万日元,比去年减少7万日元,连续第三年减少。而有31%的家庭完全没有金融资产,也创下了新高。再加上明年4月起消费税将大幅提高,日本消费支出增加昙花一现也基本已成定局。
至于扩大公共支出的财政政策,安倍内阁倒是毫不含糊。前几日公开的明年度预算,预计新发国债规模已经高达180万亿日元,而日本国债规模则早已经突破骇人听闻的1000万亿日元大关,超过GDP的260%,而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仍然会加速增加。日本金融机构一半以上的资产已经被配置为国债,连瑞穗证券(日本国债一级交易商)都称:日本债券市场已死,只有央行在驱动债券价格。日本金融系统还能支持这种极度透支多久,已经没有人知道了。然而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却没有换来多少可见为未来的投资。以福岛灾区为例,灾难已经过去近三年了,特别国债发了几次,钱都快花完了,但还有多达约30万灾民被冷漠地扔在临时安置房内。福岛核电站更是继续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出更吓人的泄露消息,可以看出实际根本就没有进行认真的清理。甚至连安倍最醉心的安保领域,都分不到多少新蛋糕。在无数次渲染“中国威胁”,千百次发誓要“加强国土防御”,准备应付“不测事件”之后,2014年日本军费预算大幅提高了3%。现在可以较有把握的说,安倍的这第二支箭,除了加速日本债务炸弹最终引爆日的来临,其它的效果基本等于零,如果不是负数的话。
那第三支箭“振兴民间投资增长”,据说是重头戏的“民间经济特区”,至今连影子都没有见到。日本企业设备投资增长确实是终于转正了,可惜大头越来越被转移往海外,日本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不是被遏制了,而是在继续加速。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方面日本老龄化严重,是唯一劳动力人口呈绝对负增长状态的重要经济体,但另一方面日本的就业状况却还在不断恶化,青年人非正规就业比例如脱缰野马般飚升。这只能表明日本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极差,导致在人口绝对萎缩的情况下,求职者在市场上仍然处于绝对劣势。
自去年7月在参议院选举大胜,消除了“扭曲国会”现象后,国内外大多数观察家都认为安倍很有可能成为小泉之后第一位“长期化”的日本首相。但笔者以为这个结论为时尚早。
正如上述所言,安倍的高人气是靠许诺重振日本经济而凝聚的,但尽管包括西方多数主流财经媒体,都为安倍经济学大力鼓气。但仅仅一年左右,这个肥皂泡就已经接近于极限了。根据经验,如果没有极大的不可测因素生变,在明年年中,最晚到下半年,日本这波依赖透支潜力和滥发货币趋动的增长,动力就将基本耗竭,安倍的光环也将随之彻底消散。上次遇到类似压力时,性格外硬内虚、习惯了顺风顺水的安倍就选择了扔下烂摊子,称病遁退。尽管他这次复出时,信誓旦旦绝不再重蹈复辙,但历史上类似的反例要比正例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