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邱韩认为,2014年信托行业很可能会出现首例债务违约事件。大规模大影子银行扩张,但信用市场安然无恙,导致市场资金大规模涌向影子银行体系,不过随着中国政府清理影子银行,可能会允许首例违约事件来警告投资者。
2014年2月12日,吉林信托发给投资者的通知称,与一家陷入困境的煤炭公司相关、规模约合1,650万美元的金融产品可能很快发生违约。信托产品是中国影子银行系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这是此类产品出现的新一例可能违约事件。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邱韩指出,中国经济在过去长达20年保持高增长,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居民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迅速增加,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在众多理财产品中最为受追捧,尤其在 2007年信托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信托行业道德风险较高、制度体系不健全、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突出。伴随着经济下滑加速,2013年信托行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2013年信托行业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基础产业信托共有883款产品发行,发行规模总额为 2145.99亿元,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22.6%和24%。
图表:2013年信托资金投向对比发行情况
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产业研究中心
邱韩认为,该次违约事件主要是由于经济下滑、资金面紧张及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整顿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许多煤炭企业盈利大幅萎缩甚至亏损、无力偿还债务而引起的。
2013年以来,信托公司面临多重挑战。监管层着手整治影子银行体系,银监8号文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做出严格限定,国办发107号文为影子银行量身定制监管框架,其明确叫停信托资金池投资非标。2014年2月13日,央行再次出台监管新规,总体上是以控制影子银行扩张为主,预计两会后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措施。邱韩指出,2013年信托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表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仍在加速扩张,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隐患。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2013-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2014年信托业在突破10万亿规模后并不会迎来拐点。2014年信托产品将迎来集中兑付期,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年将有2467只集合信托产品到期,到期规模达4555亿。其中,房地产信托到期数量为452只,到期规模为1316亿;平台类信托到期数量为683只,到期规模为1482亿; 同时煤矿类信托到期规模达150亿。
邱韩认为,2014年信托行业很可能会出现首例债务违约事件。大规模大影子银行扩张,但信用市场安然无恙,导致市场资金大规模涌向影子银行体系,不过随着中国政府清理影子银行,可能会允许首例违约事件来警告投资者。政策层面应建立健全的信用监控体系、清晰银行、证券、保险与信托间的功能定位、加快信托行业的体制建设,使得信托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