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主要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以及利率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引起投资活动的增减,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将直接影响到存贷款余额差值,从而影响理想国债余额的计算结果,利率直接影响到投资活动的意愿,理论上如果投资预期收益低于当期利率,就将不再投资。货币政策的实行与财政政策关系密不可分,还与实际社会发展的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互相影响,必须针对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实行相互协调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才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高企,很多企业微利经营,投资意愿很低,而资本要增值是其追逐利润的本性决定,就导致了炒作房地产及民间高利贷等现象发生,本来正常的投资活动更多地被投机所代替,但是一旦泡沫破灭,对于中国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必须引起政府重视的。
关于经济危机对策的几点建议:
一、改善社会分配结构,加大工资性收入的分配比例,从根源上缩小购买力缺口。当然,公平和效率从来都是一个天平的两端,需要维持一定的平衡,社会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到今天,是时候重新调整一下这个天平了。经济增长速度是受社会发展阶段多种因素影响的,过快增长不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反而可能是造成经济危机的起因。
二、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以维持购买力基本平衡为目标,避免生产过剩而购买力不足导致危机发生。财政政策的投资应该保证较高的收益率,引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升级;货币政策应避免剧烈的波动,保证购买力等式稳定。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并存的经济结构中,拿捏好各自投资的领域和份额,避免一头独大,国有资本过小,政府调控能力不足;国有资本过大,难免会走入公有制效率低下的怪圈;要让国有资本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发展,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三、尽量维持贸易均衡,保持适当汇率,避免外汇占款或者货币外流对购买力等式产生财政政策无法适应的影响。
四、对投机市场加强监管和调控,避免过度泡沫和泡沫快速破裂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