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是实干社会还是投机的天堂?


中国究竟是实干社会还是投机的天堂?

------一位老板用温州企业家苦干1年挣百万而妻子炒房8年赚3000万的事例问我!

汪华斌

昨天拜年碰见一位老板,说2014年自己根本没有方向;在一个泡沫效益的社会,他们这些实体老板相当茫然。他用网络上披露的案例问我,中国究竟是不是实干者的天下;他说如果我们社会是实干者的天下,为何最后暴富的却都是投机者呢?他说:“温州一家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也就一百来万;而这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10套房子,8年后获利3000万”。他说他真的搞不懂,中国一方面是就业难;可另一方面却是用工成本与日俱增,从而使他们这些实体经济真的是越来越艰难了。

其实从我们的国企改革开始,我们社会就直奔投机的主题;首先国有资产到哪里去了,它到了利用权力的投机者手里;这就是我们社会最先富起来的人。他们不是实干家,也不是勤奋者;更不是知识拥有者,只是一群拥有权力的投机者。当这些人暴富后,它就开创出了了我们社会投机天堂的本色。因为第一批将国有资产流失到自己名下的权力者富了,从而营造出权力谋私的社会;当境外的诈骗手段在国内屡屡得手后,又吸引了不断创新的境外诈骗分子来中国内地淘金;结果我们的政府和老百姓频繁被诈骗,而这些人却带着诈骗的钱财到境外去享福去了。正是这不断造就投机者暴富的社会现实,从而激励我们社会不断培养出各种不同的投机者;因为我们社会现在的投机者五花八门,因为任何投机都能使自己成为富翁。如依靠请客送礼从官员手中拿到项目的能立马变成富翁,即使是依靠诈骗从老百姓手里骗取钱财的竟然同样也能变成富翁;就是有关系从银行贷款的竟然也能成为富翁,哪怕从政府手里拿到土地的也同样能变成富翁。而惟独就是自己实实在在干事业的,这些人想成为富翁那可是难上加难呀。

有人说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应该是公平的呀,因为大家都能发财呀;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非也。房地产经济实际是权力经济的延伸,那些通过权力先掏到第一桶金的人;正好用这第一桶金来二次暴发。现在的中国老百姓连一套住房都买不起,又如何能有资金来炒房呢?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社会用一句话来说多套住房的肯定不是老百姓;实际除了权力者外就是通过权力者而第一次发财的人。也就是说即使同样是老板,那些依然在实业领域实实在在干的人也比不上投机者;因为如今的中国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而且税负重、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少;所以这些实体经营应该是越来越困难。而同样是经济实体,则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利润就特别丰厚;所以一夜暴富的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以温州为例举了一些例子;说现在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快速出现萎缩。如温州的制鞋业2003年有一定规模的达4000多家企业,如今降到3000家左右;紧固件行业,几年时间也消失了1000多家企业;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5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几十家了。所以有些老板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拿信贷资金去炒房、炒地皮。

由于中国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跟上,所以在国际上的竞争从来没有优势;这也是中国实体经济难以持续进入国际市场的原因。再加上国内市场的假冒伪劣,所以实体经济更没有竞争力;于是不少实体经济逐步“空心化”,使其资本脱“实”向“虚迈进。而另一方面是国内通货膨胀,因而最直接的就是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再加上政府从房地产中获利的原因,所以才造成部分行业发生大面积亏损;一些实体企业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倒闭。

这不是简单的政府行为,因为重振实体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当国有企业改革后,我们的政府行为就出现了偏差。因为政府过度忽略社会责任和注重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所以过度看重房地产对GDP、财政收入的贡献;再加上炒房价与炒地价给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从而吸引了大量实体资本流向房地产业;最后导致我们社会相当多的实体产业逐步“空心化”。这就是我们社会不仅仅是实干的人不如投机的人,竟然连经济实体也是实干的不如投机的;从而营造出我们今天的社会竟然是投机者的天堂。

虽然我们现在的政府正在转变发展思路,而且在减轻税负上也做了不少文章;但这些“治本”之举还是难以见到成效,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就是全社会的投机导向。所以政府除了减轻企业税负,政府更重要的是营造社会的竞争文化;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从完善市场环境方面采取多种举措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公平发展。然而我们社会通过三十年建立起来的投机天堂想改变还真的有点难,估计我们社会的实体经济2014依然还是在艰难中度过;这就是我对这位老板的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