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流程的终点环节,对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成绩起着关键性作用。正确态度和充分认知是成功答辩的前提条件,内在水平、外在礼仪是毕业论文成功答辩的基本素质,答辩能力的提升是成功答辩的根本保障。要通过讲授、演示、演练三个环节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认知水平,并培养学生成功答辩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文答辩;影响因素;答辩技巧;答辩能力
毕业论文所培养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对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后的卫生管理职业发展都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答辩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组织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毕业论文的最终质量与最终成绩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本人从2006年以来一直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并培训毕业论文答辩技巧,现将毕业论文答辩成功要点简要说明如下,供国内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组织者和毕业学生借鉴参考。
1 第一要点:端正答辩态度
对待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是“重视而不紧张”,分别说明如下:
1.1 重视原因 经过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进入答辩环节,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流程的最后一关,要在关键时刻功败垂成。对于毕业论文答辩要引起足够重视,直接原因在于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占毕业论文分数比重为50%(毕业论文成绩采取结构分制度,指导教师成绩占30%,评阅教师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50%)。如果答辩成绩不好就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总成绩,从而影响到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的顺利获得。
1.2 不必紧张原因 对待毕业论文答辩要高度重视,但是不要紧张。原因在于毕业论文答辩评分标准与答辩流程。从答辩评分标准来看,答辩成绩由毕业论文质量与答辩效果两个环节构成,答辩效果只占答辩成绩的30%,70%由论文质量决定。在30%答辩环节中,可以控制的自述部分基本占去一半分数,需要临场发挥的答辩环节只占一半分数。所以只要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好,再加上自述环节准备充分,答辩就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2 第二要点:熟知答辩情况
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成功答辩要在思想重视、心理放松的情境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答辩成员构成、分工和论文答辩的流程、要求。了解情况答辩情况有利于稳定学生情绪,并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2.1 熟知答辩成员构成与分工
答辩会场主要由答辩小组与答辩学生构成,答辩学生在前、答辩教师在后,两者相对而坐,形成以学生为顶点以答辩小组为底边的三角形结构。答辩小组由五名老师组成,一名答辩组长、三名答辩老师、一名答辩秘书。三类人员明确分工,答辩教师主要负责提问与打分,答辩秘书负责记录与统分,答辩组长除了提问、打分以外还要负责答辩的开始(宣布答辩要求)与答辩的结束(宣布答辩成绩)。总体上答辩流程可以分为打分、统分、公布分数三个环节。至于答辩学生要提前到场,依据预先安排的顺序进行答辩
2.2 熟知答辩流程和要求
答辩流程按时间顺序分为说、问、答、辩四个环节。在 “说”的环节,学生要在5分钟时间内从毕业论文的“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有什么创新点”三个方面进行自述。从比重上看,“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 占50%,“有什么创新点”占50%,而不是三分天下,所以要重视创新点的表述;从内容上看,学生往往忽视“为什么要写”的环节,或者将起误认为是毕业论文“引言部分”。在答辩教师“问”的环节,答辩教师要求在5分钟之内就毕业论文主要概念(什么意思)、问题(问题在哪里)、原因(什么原因)、对策(怎么解决)四个方面提3—4问题,提问可以由答辩组长代问,也可以是一个答辩教师问一个问题。答辩教师问完之后,学生就要针对答辩教师的问题在稍微思考之后依次做出回答,回答注意思想内容的合理性与语言逻辑的清晰性,保证学生说的有理、老师听得明白。
3 第三要点:解构答辩影响因素
影响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因素主要有内在性的影响因素和外向的影响因素。要实现成功答辩,必须内修水平、外塑礼仪,实现内外兼治。
3.1 内在性影响因素:心、脑、口
答辩过程中,学生会受到三个主观因素的影响,一是“心”的因素(心理素质的高低),二是“脑”的因素(思维熟知与清晰程度),三是“口”的影响(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心理因素是前提性的,学生一旦紧张,就会产生脑紊乱和口混乱的连锁反应;思维因素是关键性的,要对论文的内容、结构清晰的熟知与记忆,否则再好的心理素质与口头表达能力是“无米之炊”;表达能力是保障性的,再好的内容也要要通过口头表达让答辩教师听懂,欣赏。所以要从三个方面提升能力,心理素质方面要重视实战演练,减少对答辩环境的心理敏感度;思维素质方面,对毕业论文内容、结构以及创新点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凝练、提炼,保证可以在答辩的过程中信手拈来;口头表达方面,建议学生将自述内容设计好后转化为书面形式,然后熟读熟记到滚瓜烂熟的程度,答辩时脱稿表述,尽量避免“照本宣科”。
3.2 礼仪性影响因素:穿、坐、行
答辩成绩的高低不仅受到心、脑、口内在性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礼仪性影响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在服装、行为方面“再造”自我。答辩服装方面,学生要以正装为主,符合卫生管理的职业特征。正装主要包括白衬衫、蓝西裤、黑皮鞋。行为方面要主要是进来、坐下、出去三个环节的行为设计,在“进来”环节,学生要完成三个动作,先同答辩教师眼神交流,然后口说“各位老师好”并鞠躬表示尊敬,待答辩老师有示意态度反应后再坐下;在“出去”环节也类似,先起立,然后口说“谢谢各位老师”,然后再稳步出去。在“坐下”环节,一定要注意身体姿势,尽量保持抬头、挺胸、直腰的姿势以表示充满自信,当答辩组长宣布答辩程序与答辩教师提问时,一定要在保持抬头、挺胸、直腰的姿势同时身体向前微微倾斜,表示对答辩老师的尊敬。在倾斜的同时将双手放在桌上,手握钢笔进行记录,以免忘记。
4 第四要点:掌握答辩技巧
如果说正确态度和充分认知是成功答辩的前提条件,内在水平、外在礼仪是毕业论文成功答辩的基本素质,那么答辩技巧和答辩能力是成功答辩的根本保障。所以,要通过讲座、演示、演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答辩能力,并使其掌握基本的答辩技巧。
3.1 答辩学生怎么自述
相对于答辩回答环节,答辩自述是可控环节,答辩之前就可以充分准备,所以答辩学生要高度重视。自述要从为“为什么写”,“写了什么”,“有什么创新点”三个方面来对毕业论文进行阐述。从比重上看,“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 占50%与“有什么创新点”占50%,而不是三分天下,所以要重视创新点的表述;从内容上看,学生往往忽视“为什么要写”的环节,或者将其误认为是毕业论文“引言部分”。
3.2 答辩教师怎么提问
一般情况下,因为我们的毕业论文从内容上看大部分是“对症下药” 型的,所以答辩老师的提问往往是从论文核心概念、问题、原因、对策来四个方面来提问的。当然也有一些答辩教师惯于从议论文的角度提问,主要包括你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用什么论据支撑核心观点?你用什么方式进行论证?一般情况下,论文内容进行提问要多于从论文形式进行提问,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要对答辩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准备。
3.3 答辩学生怎么回答
答辩学生在回答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要认真记录答辩教师所提问题,鉴于时间限制,可以采用概要记录法,避免第一个问题还没记完,答辩教师第二个问题已经讲完;二是听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礼貌地要求老师重述,可以说“老师,我刚才没听清您的问题,你能再说一遍吗?”千万不能说“老师,你的问题没说清楚,希望你再说一遍”,因为这没礼貌,而且带有命令的口气,会令答辩教师生气,从而影响答辩成绩。一般情况下,听不清楚有两种情况,一是听不清声音,二是听不懂内容。但是只有你要求再讲一遍,答辩老师都会以你听不懂内容来对待,所以会附加地解释问题,这对你的答辩是有好处的。所以,听不懂、听不清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否则答非所问,害的是自己。三是问题记完以后不要急于回答问题,要在争取老师同意情况下先进行思考再作回答。思考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回答的思想内容,二是表述的结构与用词。现在学生只重视内容,而忽视用词与结构,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再好的内容,如果答辩教师没听清、听懂,结果只能是以内容不好来论处。四是回答问题的时候,每个问题的回答都要采取头、身、尾三个层次来作答,头就是简短引言,身就是正文,尾就是总结。千万要避免只讲正文,不讲引言与总结的情况发生。另外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明确的间隔区分,例如“现在回答第一题,(头、尾、身),第一题回答完毕;下面回答第二题,(头、尾、身),第二题回答完毕”,这样答辩教师就能知道你在回答第几题。这里最容易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没有间隔,而且一口气全部答完,结果答辩教师以为你在回答第一题,实际上你已经全部答完。
3.4 答辩学生与答辩教师怎么辩论
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必然涉及到“答”与“辩”两个环节,但是我们建议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辩论形式,而是主要使用交流的形式。因为辩论以驳倒对方观点并树立自己观点为出发点,这在对等关系中是可以的,但是答辩教师与答辩学生往处于“师”与“生”的不对等地位,驳倒对方观点并树立自己观点不符合学生的身份,更不符合答辩这个特殊的时机与场合。另外,辩论在“驳倒对方观点”是时候也往往“否定对方的人”,你驳倒对方观点,还要否定对方的人,那么他就会否定你的成绩,结果害的是自己。那么答辩学生如何在答辩中与答辩教师进行交流?我以为应该在肯定答辩老师观点的同时,委婉的提出自己不同于答辩教师的观点,然后将自己的观点与答辩教师的观点进行综合,得出新的观点。这就是交流,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赢博弈。兵不血刃,便能达到攻城略地的目的。
5 第五要点:培训答辩能力
答辩能力的培训环节,我们主要采取讲授、演示、自练三个环节,保证学生通过用耳听、用眼见、用手操作三个环节保证学生对答辩环节“懂”,“知”,“会”。讲授主要由毕业论文答辩组织的老师完成,主要是阐述答辩的流程、时间、要求以及答辩的技巧;讲授完成后,老师充当答辩教师,邀请学生扮演答辩学生,学生依照流程答辩完成以后,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意见与建议。演示结束以后,进入自练阶段。学生轮流扮演答辩教师与答辩学生,反复训练从而达到环境脱敏,减低答辩紧张程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加强普通高校毕论文业设计工作[EB/OL].教育部网站.2004—06—07
[2] 王建华,任光圆, 潘传德.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 26 (11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