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大众对有钱人的称谓不同来区分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的话,第一个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那个时候人们称呼有钱人为“万元户”,这个称谓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中后期,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有钱人越来越多,有钱人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多,“暴发户”这个词开始流行,一直到新世纪的第一个;第三个阶段是近两年才流行起来的,大家开始用“土豪”来形容有钱人。有意思的是第一个被叫做“万元户”和第一个叫做“暴发户”的都是男人,而第一个获得“土豪”称号的是个丈母娘。而且第一批享誉全球、并且令华尔街黯然失色的中国土豪是“中国大妈”。
从汉语语言含义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咱们中国老百姓在这30多年里对有钱人的心态随着称呼的不同而不同。
“万元户”这个称呼,有比较大的羡慕成分。当时的全国老百姓都在学习万元户,争当万元户;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以,那个时候的万元户是被尊敬的对象。那个时候谁要是被称为万元户,大家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而“暴发户”这个称呼却有点嫉妒成分在里面。为什么呢?老百姓后来发现,光靠努力奋斗是不够的;因为与老百姓的集体致富愿望相比较,改革所带来的致富机会远远不够。在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改革开放只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大多数的人还是没能快速富裕;同时在富裕的这部分人当中,部分投机倒把、关系背景、制假售假、官商勾结、资本原罪等方式被社会大众所憎恶,这些人在富裕起来之后,生活奢靡、唯利是图,这就让还没有富裕起来的那部分人开始有了仇富心理。所以,暴发户的称谓,更多是对有钱人的一种嫉妒。随着这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的下一代成年,他们在优越的经济环境中养尊处优的长大,走入社会这后所占据的先天优势和资源优势,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只需要拼爹就能获得普通年轻人无法获得的成功,再加上部分人在普通老百姓面前的飞扬拨扈和炫富嚣张,“暴发户二代(即富二代)”将这种对有钱人的仇富和嫉妒心理刺激到了极致!
当然,老百姓一方面嫉妒有钱人,一方面也千方百计的想把自己变成有钱人;一方面嘴里骂着暴发户,另一方面做梦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暴发户(施想角度弱弱地说:我也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嫉妒和羡慕极力的催生着普通民众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去挣钱!随着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所提供的致富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老百姓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在城里拥有了商品房、小轿车,手中有了闲钱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以前称呼有钱人为暴发户的老百姓慢慢的也变成了有钱人。整个社会对有钱人的嫉妒心理逐渐变得婉约起来,而且大家对于金钱更加理性。诸如:“你买的到补品,但买不到健康;你买的到美色,但买不到爱情;你买的到金表,但买不到时间”等等的段子在社会的流传,社会大众采用了一个相对比较婉约的词来称呼有钱人:“土豪”。这个称谓,多少有点对有钱人的调侃。
最近流行一句话:“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句话的流行,让我们发现大众心理对于有钱人似乎有了一定的亲近感。
我认为,这种亲近感是一种进步。呵呵,还没有成为有钱人,先做有钱人的朋友也是好的,总比做有钱人的敌人幸福得多吧!所以,如果你是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再所以,如果你身边有土豪,那你就跟他做朋友吧!
最后八卦一下,我离“土豪”的目标已经完成一半了,我现在确实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