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密切关注城镇化建设 中西部地区成发展重点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指出,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而城镇化发展需要依赖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通过城镇化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产业发展能加速推动城镇化进程。

  2014 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工作报告中发表2014年重点工作。李克强称,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今后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指出,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较快,西部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中部地区。二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按国际公认标准,衡量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关系的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其合理区间在1至1.12之间。而我国土地城镇化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1.85倍,城镇房地产快速增长,而城镇人口的集聚则明显滞后。

  图表:2013部分地区城镇化率比较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园区经济研究中心

  从政策层面分析,李克强表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而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国务院批准了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西部各地区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承接产业转移。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增长点。

  从地区层面来看,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照搬照抄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有可能会引发“水土不服”现象。因此,在统筹规划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时,要挖掘地区自身的潜力,明确发展重点,合理布局,做好前瞻性指导,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战略,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建设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要完善城镇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结构规划,改变过去以投资、牺牲资源环境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走集约高效的城镇化道路。周锐指出,城镇化发展需要依赖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通过城镇化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产业发展能加速推动城镇化进程。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中国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2014》显示,加速推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挥主导产业优势。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发展产业集聚区,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三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建设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