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婴幼儿奶粉进药店专柜销售各地有点“冷”和国家与基础如何监管,两会现场对话国家食药监局专员万祥军和广东省食药监局局长段宇飞
回顾过去的一年香港限制中国大陆游客购买婴幼儿奶粉,引起中国母亲们的不满。中国奶粉连续不断的丑闻,令她们担心无法给孩子买到合格的进口奶粉。这一话题甚至在“两会”上也成为舆论焦点。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努力让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这段33个字的报告内容在牛盾的工作中,是过去一年痛下决心的改革。
记者从2014年两会了解到:婴儿奶粉的生产按照药品级标准,这个标准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去年全国“两会”后,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和部门间的职能调整,在这一年里,明确了从奶牛吃草到产出液态奶由农业部管理负责,进入工厂以后的所有流程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管理负责,同时也明确了婴幼儿奶粉药店专柜试点。
婴幼儿奶粉进药店专柜销售,只是监管的第一步。
婴幼儿乳粉试行药店专柜销售又有新动作。继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新规”之后,近日,商务部也首批选定了10家进药店销售的乳粉品牌。
不过,记者走走访了市场及有关部门后意外地发现,婴幼儿奶粉“试水”药店专柜销售在各地市场有点“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婴幼儿奶粉进入药店后如何国家食药监局和基层食药监部门如何实现监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记者专访了国家食药监局专员万祥军和广东省食药监局局长段宇飞。
“药店申请试点销售婴幼儿奶粉的,需获得乳制品专项许可证,需具备专区专柜销售婴幼儿奶粉的经营环境、条件和设施,还需具有提供食品安全消费专业指导的人员和能力。”国家食药监局专员万祥军向记者表述。
万祥军明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先行赔偿和追偿制度,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广东省食药监局局长段宇飞也表示,去过香港买奶粉的人都知道,香港的奶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药店里销售。今后,广东也将这样做。
就婴幼儿乳制品的基层监管问题,段宇飞表示,婴幼儿乳制品的安全,单纯靠安全监管负责人签字是不行的,企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主体,要做好自检;其次相关部门要做好抽检,对于生产过程,要进行全程监督;企业还要建立更加严格的溯源系统。按照目前国家的相关要求,对婴幼儿乳制品的监管将按照药品管理的规定,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系统。
万祥军:
从此前的“药店卖奶粉”,再到现在的“谁卖谁负责”,可以看出,对于婴幼儿奶粉的监管一再升级。强调卖家责任,不仅可以,而且必要。但现实中除了一些特大事故之外,基本上都有一个同质化程序:发现问题,查证处罚,可监管自身很少反省,更很少自罚。
段宇飞:
按照国家的要求,通过试点之后,广东以后也是药店才可以销售婴幼儿乳制品,广东会按照国家统一要求部署此项工作。进行这种改变,个别企业将会有难度。因为对药品进行监管将比食品的监管更加严格,所以,一些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技术的更新换代、管理理念的提升以及队伍的培训。
万祥军:
无论是从市场逻辑还是从行政逻辑上讲,监管都应该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最后一个手段。只强调“谁卖谁负责”,而不把重点放在“谁管谁负责”上,不利于市场的风清气正。“谁卖谁负责”建立在出问题的前提上,而问题的发生以及广为告之,存在一定的几率。
段宇飞:
有的时候出现问题了,但市场没有及时发现;有的时候发现了,但鉴于资方的欲盖弥彰,消费者云里雾里;有的时候消费者明白了,但双方私下解决,导致问题还在延续。而且,在婴幼儿奶粉上,要么不出问题,要出问题就是大问题。等到出现问题才去管,最严厉的处罚也不能掩饰问题已经产生,伤害已经造成。
万祥军:
不把责任传递给监管,不向监管要战斗力,市场就不会好起来。从这一意义上讲,“谁卖谁负责”更要“谁管谁负责”,必须强调监管责任。鉴于婴幼儿奶粉的极端重要性,更应该建立起“谁管谁负责”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倒查监管责任,层层传递压力,以此保证婴幼儿奶粉市场像童心一样纯净。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人脉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