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何再展“熊威”对乌动武平乱
——美俄角力乌克兰谁是最后赢家?
——美俄角力乌克兰的两种结局
围绕脱俄入欧,乌克兰的街头政治分裂成了东西两大阵营。亚努科维奇的出逃与反对派的颜色革命,使现在的乌克兰更是陡身变成了美俄的新世界霸权角斗场。
对于前不久几近达成的俄乌合作协议,普京是不甘心被西方的背后搅局破坏的。反对派对亚努科维奇的驱赶,具有着鲜明的颜色革命印迹。它是由西方操纵、乌反对派实施的一种政治颠覆,旨在把乌克兰重新拉回到欧盟的怀抱。这说明乌克兰流血的民主里,实则充满着美俄角力北约东扩的刀光剑影。通过独联体的亲俄化,重建前苏联红色帝国的威势,这是普京的一个大国梦。通过与亚努科维奇达成的俄乌合作协议,普京的这个大国梦无疑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现在,被西方搅局破坏,俄罗斯伤不起,普京更伤不起。军事介入是最后的手段。普京的应急方式似乎是再版的科索沃模式,出奇兵、占机场。
28日俄黑海舰队装甲车辆登陆克里米亚半岛,并占领、封锁当地两个主要机场,停止所有飞机起降。
同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对俄发出严厉警告,称军事介入将导致世界各国的谴责,而千真万确,美国将会与国际社会一道,确定任何军事介入乌克兰的行为,将需付出代价。
军事介入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里根本用不着别人的警告。
反对俄军事介入,奥巴马在玩双重标准。在美军事介入利比亚、叙利亚的时候,奥巴马听过普京的口头警告吗?没有。在俄罗斯军事介入乌克兰的时候,奥巴马的口头警告,也同样没用。奥巴马对其乌克兰政治代理人的支持,只能是一种隔空的声援。
俄美对别国的的军事介入,奥巴马与普京,谁也阻止不了谁。奥巴马称美将捍卫乌克兰的领土、主权完整,拿什么捍卫?到头来只能是他的嘴捍卫。
现在美俄角力的情势已逐步地明朗化了。奥巴马的嘴捍卫与普京的脚突破成了对峙中的两极。
动武的坚决与果敢,是俄罗斯硬汉普京的一个极鲜明的政治风格。只要是涉及到俄罗斯地缘政治的核心利益圈层,普京的手不软、心不颤,说干就干,毫不顾忌别人说三道四、评评点点。
在这次美俄角力上,普京的“熊威”再次强悍发作。3月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1日同意总统普京在乌克兰领土动用俄军事力量,直至该国形势恢复稳定的提议。
这一决定,开了俄罗斯对乌军事介入的绿灯。换句话说,普京的动武已率先付诸到行动层面,这将把奥巴马对乌事变的应急陷入到尴尬境地。如果奥巴马也跑到国会提议军事介入,这实质上就变成了美俄军事上针尖对麦芒的决斗了。美国的国会不会因为乌克兰这块北约东扩的地缘利益而搭上自己的献血和性命的。这是大国力量均衡角力的一个固有逻辑。
俄罗斯军事介入,乌克兰的军事抵抗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对于乌克兰这场亲俄与亲西方阵营的政治大内斗,乌军方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乌武装力量海军军事委员会2月28日表示,海军司令部始终控制着部队,不允许部队卷入国内政治对抗,目前动用武力没有法律基础。委员会同时还呼吁海军官兵保持克制、平静,不要受人挑拨离间。
俄罗斯军事介入进来,乌克兰有可能出现两种结局,一种是恢复乌克兰原先的政治安排,反对派自我革除街头政治闹出来的政权,亚努科维奇回国复位,待局势稳定后再重新大选政治领导人。这种选择,可和平地确保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第二种可能是反对派在西方的背后撑腰下,继续闹腾,不妥协、不让步,俄罗斯尊重乌克兰人民的政治意愿,使其通过全民公决,裂土分治,东西两国,一国入欧,一国入俄。否则、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政治倾向上的东西对立冲突,在民主政治的恶斗中将无宁日。乌克兰内部亲俄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由自治共和国升格为独立国,从此东西乌克兰裂土分治。这种办法,固然分割了乌克兰的领土与主权完整,但对美俄角力是一种双方共赢的安排,可一次性消弭掉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与安全隐患。
2014年3月2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