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改变世界


社交网络改变世界

2014-03-18 荣振环 荣振环微书评

社交网络改变世界

作者:荣振环

朋友看了我的一篇文章,《移动互联网新创意:如何利用手机做不用手机的生意》,我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当大家都做手机生意,不用手机也是生意。

 

为了让各位朋友深刻了解,我把文章先放在前面讨论,然后咱们再解读《社交网络改变世界》

 

《移动互联网新创意:如何利用手机做不用手机的生意》

 

 

移动互联的浪潮已经袭面而来,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0亿,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突破3亿,俨然成了智能手机最大的消费市场。

 

因为笔者从事咨询策划这个行业,身边很多客户、朋友都在谈论着手机的生意,无论是新兴领域还是传统领域,大家都看到中国消费群体行为习惯的变化,以及这里面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某朋友是做主题餐厅的,其问我他该怎样置身于即将全面爆发的移动互联网浪潮。

 

以下是我们俩的主要对话。

 

老板:我也想利用手机、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做生意,我该怎么办?

 

荣老师:跟风没出路,也挺没劲的。你又不懂移动互联网!安心做你的餐饮得了。

 

老板:我没说放弃餐饮业,这是我的老本行。我在想,怎么利用移动互联网发展线下的生意!给支两招。

 

荣老师:如何利用手机、利用互联网获得客源这种策略性的内容已经在上次培训中给你们讲过了。

 

既然你想玩,咱就给你想一个有趣的。也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个话题。

 

如何利用手机做不用手机的生意。

 

老板:这是什么呀。听上去挺有趣。

 

荣老师:现在有时还挺烦手机的。我甚至有段时间都有一个想法,不带手机,出去个一两天,到哪都行,清闲地看看书,看看风景。但是,我发现我办不到。

 

其实,真正牛逼的人是不带手机的。您什么时候见过涛哥拿手机,民哥呢,两个平哥呢?

 

包括李嘉诚呢,我做咨询这么多年,内资的企业,就听说过美的集团的何享健可以不带手机,其他人离开了手机,魂就没了。

 

我们太依赖手机,每天都不离手,那么逃离手机也就变成了一种生意。

 

我经常打一个比喻,手机这东西现在都有瘾,就和你看一部电视连续剧一样,入戏后,特别难以割舍,一定要一集不落,但一旦中间因为有事,忙得耽搁了。这个电视剧也就放下了,看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手机也是一样,当你懂得放下一次,发现,原来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所以,你可以推广“每月无手机日”,在你的餐厅开几个包房,标准就是谢绝手机。吃完了,大家相约到一处畅聊,或者沙龙、或者培训、修炼,让一天逃离手机,静下心来,听听内心的想法。给手机放天假,让它随便撒野;给自己放天假,抛却一切纷扰;

 

从此,你可以搞一个无手机俱乐部。让俱乐部的成员每个月都有一天,感受到没有手机带给自己的快乐,带给自己心灵的雅静。

 

然后,因为这个主题是利用手机做不用手机的生意。

 

你的生意模式本身还是要依靠手机的,怎么依靠呢,做一个app,就叫“没有手机的日子”。叫做“滚蛋吧,手机”也行。


大家每个月都来一场没有手机的日子,这一天,耳边清净了,心也净了,天下也清净了。

 

这就是“如何利用手机做不用手机的生意”。

 

上述就是文章的内容,朋友看完这篇文章后,就开始计划其没有手机的日子。

 

他把手机放在家里,然后自己开车到深山老林的农户家中住了5天,本来是打算住上一周的,可惜实在是放不下。

 

睡觉做梦都想着这个找他有事,那个一定会给他微信留言。他一个人待在大山里,每天所见所思真的想拿起手机分享一下,发到他的朋友圈让那些没来过乡下的朋友“见见世面”。

 

他突然觉得自己还真的离不开手机。

 

所以,等他开车冲回城里家中的一刻,他第一时间打开手机。如狼似虎地看没有他的日子里,原本有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那一刻,他觉得,他的存在不仅在现实世界,也同时存在于手机数字化的虚拟世界。

 

后来,他和我分享了他的很多感受,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我的最大感触就是,他和你我一样,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正在甚至已经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这种改变在本书讲来,实际上就三化:身份多元化,地位民主化,权力分散化。

 

首先我们来看,身份多元化

 

这个世界因为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变化扑面而来。在这个社会,粉丝可以变成名流,学生可以变成老师,客户变成了生产商,雇员变成了老板,市民变成了政治家——尤其人们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大家都有参与政治讨论的意愿。

 

于是,你经常看到很多人褒贬时政,搞得自己跟领导干部似的。

 

在身份多元化这个环节,作者提到几个观点:


 

1)身份构建:虚拟世界中的多个自我。试想,你在虚拟世界,到底有多少你自己呢。甚至在不同的平台,你的表现也会略有差异,比如在新浪微博上和在腾讯微信上,你会多少有些差异;


 

2)现实的身份与虚拟的身份并存,现实过程中,人们表现自我;虚拟世界中,人们创造自我;


 

3)隐私的悖论,无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博客是影响终生的,名誉就是一切,互联网上发布的内容就像纹身一样,他们将永远无法抹去。

 

其次,地位民主化

社会资本的创建:拥有和积累正在向网络世界转化。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成功结合,意义还是非常深远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赠送礼物的虚拟意义是传统的社会地位声明转移到虚拟世界的另一种形式。

 

第三,权力分散化

因为人人都是评论家 ,人人都是拍客。这就催生了权力分散化,要强化平民新闻的崛起,人人手中都有传播权。

 

这种传播权是受热点驱动的。一旦某一个热点出现,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就会发挥出间距大的作用。大家对热点新闻趋之若鹜,这也是权力归于人民的重要表现。

 

总之,本书的核心价值就是这三化:三化:身份多元化,地位民主化,权力分散化。

值得仔细思考和玩味。


 

更多精彩书评,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荣振环微书评”:这是中国最为睿智的移动互联、营销与品牌、新技术、新思维的微书评。微信号:rongzhenhuan.

荣振环图书推荐,每日推荐一本好书。让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好书活用,智慧伴侣。中间穿插微品牌策略、微营销策略、微文化智慧。让你学到即能用到。每日一书,人生不输。

欢迎朋友们把好书分享给你的朋友,传递书香,共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