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下午见了小刘总,大家聊起了商业运营。期间我问了他不少“尖锐”的问题,比如涉及到了租金水平、业态组合之类的,他的回答中规中矩,只是没有让我眼前一亮。小刘总表现稍显紧张,在大家的几次提示“不要紧张”之下,估计紧张度还是有增而无减。
小刘总是1980年出生的,绝对是个年轻人,于是我并未掩饰我的“失落感”,还特别给他提出了建议,要做好商业运营一定要提高专业度,一定要有更好的服务意识也就是一定要热爱工作,一定要带好团队等。
离开后不久,小刘总就传话回来,表示还想和我再聊一下,非常不愿意我误解了他专业程度,低估了他的能力。
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就是传说中的“PK”时间,他仔细讲了他的管理观、专业观,讲了他带团队的作法。对话还真有点“火药”味,我特别提到我认可他的机敏、认真、执着,特别期待他能快速成长,成为业内专家。幸运的是,到最后虽然我并没有“说服”了他,他也认识到一个只能定性、缺乏定量的管理,很难讲是一个好的管理,而缺乏定量考量标准、缺少标准化的服务更难以达标优质。
认知
世界上本无所谓最好的管理方法的,多元化的公司更是需要多元化的管理,不同视角下的同一个管理方式,评价未必完全一致。
不容否认的是,优秀的管理还是有标准的、有结论的,那可不是辩论所能解决的。稍微回顾一下MH370失联事件的处理过程,估计没人否认中国们和美国的差距,而且差距还相当明显。
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标志就是定量管理,大数据讲的运用科技方法,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使用等等,数据越多可能产生的价值就越大,数据本身就有价值。
一个朋友和我讲:就算记得一万个数据也不能证明专业,但作为管理人员,说不上数据,几乎可以肯定是不专业。
学习
魔鬼在细节中,精髓往往在数据中。
数据确实会讲话,但数据真的太枯燥了。讲清开盘拿出多少套房、卖了多少套、销售额多少等等,远不如讲个“开盘火爆”来得爽快,同时讲数据还有出错的风险呢。
讲定量管理绝对不是一刀切,讲定量绝对不是讲任何环境下都能定量,但定量管理是不可避免的,定量分析的方法也是非学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