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向秉持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画如果一味地效法古人,没有现代意识的融入,即便你的技术超过古人也不过是一个好的临摹者而已,事实证明能超过古人者也还没有或者还没有出现,张大千也只是过去了。正如齐白石是予弟子许麟庐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其实,这句话可以放到所有国画画家与古人之画法上,向古法学习作画可以成功,而如果只是一味学习不懂创新,以至于完全和古法的风格一样,那便没有了自己的风格,是没有出路的。当然,我们所看到的极大多数还是在效法古人方面不遗余力而在创新方面却少有建树者,但是,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刘凤林老师可以另当别论。

生平落寞孤星散,未雨云飘吴越天;
孤身羁旅凄凉地,笑看苍茫云海间。
上面这首小诗是我游历江南所写,我觉得配刘凤林老师的山水画最为合适不过,因为,他的山水画可以让草原与高山灵动,让每个观赏者心灵触动,他的画用墨很冷但层次分明,最主要的是所营造出来的律动的氛围,让人无比为之心动,节奏感犹如一曲华章极富乐律的美感与愉悦在跳动。
刘凤林所营造的世界是静寂的,但静寂之中的律动在无声之中彰显着力量,特别是草原与山峦的同步律动,形成了这个世界的秩序,让我们仰望星空之余为这个静寂的大地世界所震撼,虽没有浓墨重彩但绝不脏乱,在奔放自如的律动与节奏感之下,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张力与愉悦,更能看到画家心内的信仰与功力。
刘凤林的一系列山水画,让我认识到他的与众不凡与超凡脱俗,他的画中语言极度脱俗,箭簇式放射状的草原与山峦皴法的全面创新一目了然,可以让每个观赏者受到无比震撼的是草木与山峦合为一体,皆向一个方向律动的节奏更是最富感染力的心灵的诠释,这也许就是刘凤林老师多年苦苦追求书画艺术的真谛,以及他对艺术的表达的向度。
艺术发展到20世纪的可怕之处就是把一切都视为工程、改造、解放和设计,这些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就能够解决并完成的,也是很容易就能模仿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其实,真正的现代主义关注的并不是技术或者技术本身。杜尚的全部游戏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才是现代艺术的根本,如果离开这种态度,他的技术也只能是垃圾。刘凤林的艺术追求从其一系列的画不难看出,图破图立已经成为他艺术血液和艺术语言的必须,并成为贯穿其艺术创作的最本源的动因,而且他真正做好了艺术的巅峰之上的华丽转身并形成了自我与超我状态的艺术风格的固化,这个从他最近的一系列的作品可以深得体会,更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与对艺术的虔诚追求的结果。
单纯地从书画的技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师级的画家,达利的画只要把人物的五官都放到一个平面上,并为它安装上速度,这就是艺术的达利化,也是所谓的达利化的艺术,它是能够模仿的,也是可以学会的更是可以成为流行文化的一种基因,就如他将钟变成烧饼,别人就可以把钟变成自己喜欢变成的任何物品,当然,这种思维还可以渗延到其它各个方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由此便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技术的东西最终只会被自身的技术所异化,这也是达利的终极。而刘凤林老师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模仿与这种流行文化基因因素的采纳,而是最富现代艺术意识的独立立场,直接升华为艺术立场,改变了国画所遵循的律令,让自己的立场成为自己的艺术追求的巅峰状态的艺术动因,并运用自如成为自己的风格,并一以贯之地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可谓达到了一个成熟艺术家所共同追求的巅峰,实现了艺术成果与艺术追求的双丰收。
当然,艺术没有终极,刘凤林老师的艺术追求也没有终极,他还在路上,他每天辛勤作画,并不断追求更高更辉煌的艺术真谛,我在此也恭祝他更上一层楼。
书画家小传:
刘凤林:内蒙古赤峰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国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师从卢禹舜,高卉民先生。2009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黄格胜工作室,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创作内容多以草原题材为主。
艺术简历
2010年 《草原情》系列作品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山东三地巡展
2011年 作品《清幽雅静》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河南济源邀请展
2012年 作品《山野古寨》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大道同行”中国画展》
2012年 作品《草原残雪》入选禹舜美术馆《“八荒通神”— 哈尔滨 中
国画双年展》全国中国画展
2012年 《塞北之春》等作品受邀参加昆山市《全国中国画邀请展》
2012年 作品《苍山秀色》参加《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
2013年 《风语》、《草原瑞雪》等作品参加《风展红旗如画》全国中国画名家(福建)邀请展
2013年 作品《幽居》、《千岩竞秀》等作品参加《卢禹舜工作室画家十人展》(鄂尔多斯)
2013年 作品《草原融雪》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收藏
2013年12月 作品《草原系列》在《北京过云楼全国书画巡展》安徽阜阳站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