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披露一条引爆网络的消息,说河北保定初定成为北京“政治副中心”,但国家发改委、保定方面均表示“没听说过”,不过,记者致电保定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京津冀一体化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城市功能的规划一定是“顶层设计”,地方并不掌握这方面信息。
其实,上个月,习近平曾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要求相关省份和部门“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某种意义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止牵涉北京城的未来要到哪里去,还为中国未来城市群发展下河摸石头。
在今天,人口流动已然成为常态,农村向城市,西部向东部,小城市向大城市,最终,人口都聚集到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形成了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大,确实有大的好处,但是,现在大城市带来的生态环境、交通拥堵、资源消耗、公共安全等等副作用集中爆发,已让人不堪忍受,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整个社会意识到是祸不是福,弊远远大于利。
现实的倒逼,迫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的功能与定位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么,中国人的城市梦在哪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日前正式公布,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中国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质量不高、粗放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出一条新路。优化城镇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也就是说,现在必须要承认一个现实,即,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要考虑如何在巨大的城市承载压力下破局突围。
通俗而言,从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空间结构上,城市必须告别“大而全”,而转向“区域重组”,即,未来的大城市将不再是“一城独大”,而将发展成“多中心的城市群”。某种意义上,中国人的大城市梦正在遭遇越来越严苛的围追堵截,向中小城市去,成为越来越响亮的口号和动员令——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就表示“如果要尽快实现自己的城市梦,中小城市比较现实,如果要选择特大城市,既要积极创造条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
中国城市群的成型,势必需要中小城市的崛起,自然而然就需要人口向中小城市的流动,这毫无疑问。但,这里面有一个不能忽视甚而举足轻重的问题是,当逃离北上广风潮最终被拒绝逃离北上广所击败,这里面不全是大城市的诱惑难以抗拒,而是中小城市的排斥力实在太强,已经回不去了!因此,类似“政治副中心”这样的构想,未尝不是一种思路,通过对核心机构的转移,加大中小城市的崛起速度,缓解大城市的承载压力。
某种意义上,新型城镇化建设,包括保定在内的中小城市,命中注定需要承担起为北上广之类的大型城市分忧解愁的职能。或可言之,中国的城市群是否成型、是否货真价实,北上广能否逃得开、能否转移出去一部分核心功能,则是一个最为直观的显性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