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提刺激经济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意识


不再提刺激经济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意识

 

李华新

 

  3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郝鹏向前来参加《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的李克强总理倒起了“苦水”:去年上半年,他和省委书记骆惠宁每周三都必须看新闻联播,就是为了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中,寻找一些“中央即将出手刺激”的信号。20140306日 21:04:16 来源:中国政府网

 

  郝鹏对李克强说,去年上半年,青海经济与全国一样,遇到很大下行压力,政府的压力倍增。他说,当时自己有“惯性思维”,总觉得中央应该出台点刺激性政策。

“每周三新闻联播一结束,书记就跟我在电话里讨论,会议释放的信号是什么意思,中央到底会不会“出手”?”回想起当时,郝鹏边说边乐,李克强也笑

了。

 

   这样的一则新闻比较有些炒作的噱头,原来这些封疆大吏实际上也是要不断揣摩中央高层的意思,而且是作为一个正在奋力发展的青海,这样的一个感觉似乎也是非常急迫的一个问题。因为对于经济发展的再度刺激和不断刺激,似乎都是有一些权宜之计的作用,而且是在有得时候经济发展如果不是采取刺激手段的话,那么正规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停滞的现象,这在那些个对于GDP近乎崇拜的年代刺激经济发展似乎也成为一个不断深化的话题。这样就难怪这些省级的一二把手,也会如此关注中央的决策和举动。

 

     李克强7月在广西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理当时提出,只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不刺激干预,专心调结构、促改革。几个月的时间,新闻里始终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刺激政策。恰恰相反,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多强调的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盘活存量。

 

   这些变化似乎就是在释放一个明显的信号,因为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拼数字的模式,而且也是需要通过不断调整结构来释放更多的改革发展的潜力,通过这样的在深水区的改革来使得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自然了对于经济不提刺激了,并不是就可以人气使得经济下滑的,在这里是必须有底线的,这就是李克强这里所说的需要有一个底线必须坚持。这样的一个信号,使得人们需要从数字经济中开拓更为深广的眼光。通过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样的一个思路在6日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更是在重申这样的一个观点,政府要切实把不该管的放给市场,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做到放管结合。而且总理还对山东给予厚望。山东要起到发展极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期待。

不再重提刺激的不得不要刺激的发展之路,而是需要依靠自己内生发展,这样的刺激来自地区和企业内部。更是具有发展的深度深化意义。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