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升挡与新四化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改革进入深层次之后经济学家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在财新网编撰的这本《中国2014:改革升挡》中,吴敬琏和陈龙教授都是从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角度,来论述下一轮社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由于城乡土地的二元化设置,土地同权不同价,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一旦遇到征地拆迁,便成为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焦点,而城市的规模、发展的状况又往往取决于领导一时的规划,并不符合普通居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也往往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支付能力,遍及各地的“鬼城”就是最好的例子,不仅资源浪费严重,更使得未来经济的发展难以为继——城市建设的巨大投入,资金链一旦断裂,将会危及到地方政府的信用,同时,系统性、地区性的金融风险也会变得不可控制。

困难和风险都客观存在,但除了以更大的勇气闯关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在路大虎先生的《跟总理学经济》中,首次以通俗的方式解读了“李克强经济学”,并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新四化”进行了全面阐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以科技为武器、以市场为动力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实现全民族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在目前经济基础还不太稳固的情况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上限和下限,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就业率维持在一个安全区间之内,打好基础以迎接下一个经济增长的高峰。对此,孙立坚先生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里?》中,也持同样的看法:“人口红利”即将耗尽,“全球化红利”接近终结,“政策红利”所剩空间不多,“资源红利”已被污染所取代,这就是中国现在经济面临的现实,而“没有钱消费”的穷人、“有钱不敢消费”的中产以及“有钱不在国内消费”的富人会使得存款增长、经济滞胀,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还在探寻之中,但结构转型、产品升级之后自发的内需增加,是唯一的出路。

应该指出的是,信息化作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在本轮改革中却成为了一把需要用好的“双刃剑”。在《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中,作者记述了人人均为媒体时代的混乱状况。举个例子,马航客机失联的半个月里,所有的新闻记者、军方、政治家和情报反恐专家、航空卫星科学家都纷纷现身,唯恐错过一年一度的悬疑大戏,形成了“上午造谣、下午辟谣、晚上竞猜”的信息超载时代的新闻消费奇观。消息时而危言耸听,时而又措辞谨慎,如同好莱坞大戏,真相是什么?真相还重要吗?每个新闻从业者或许从未有过如此的困惑。而由此带来的是,各种不确定性被进一步放大,而谣言与丑闻则使我们忘记了互联网思维的核心,那就是以人为本、无限可能、快捷分享和精准计算。

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描述一个未来精彩的故事、一个童话,而并非是丑闻和八卦。媒介的核心是正能量的传播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让每个人都有最大的可能来实现梦想。虽然,雪球财经的创始人方三文先生在《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中认为“老二非死不可”——由于互联网能突破地域和语言、信仰的限制,所以行业龙头企业的口碑传播、羊群效应、成本均摊、渠道优势会在不长的时间内逐一显现,最终形成品牌、入口、平台甚至生态圈,并基于此构成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强大的扩张能力。但只要错开巨头的锋芒,寻找到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你仍然有机会成为“新四化”中被人传诵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