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并非投资“天堂”


    七年前的“港股直通车”最终不过是一场“梦”,没想到七年后沪港通又不期而至。如果沪港通试点顺利,那么深港通的推出亦将在意料之中。虽然香港证监会为港股通设置了50万元的门槛,但国内投资者“直通”港股毕竟已经变成了现实。

    相对A股而言,香港市场更加成熟。无论是定价机制,还是市场的投资理念上,A股与其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比如,A股新股发行时,其发行市盈率高达70倍、80倍的甚至超过百倍的并不少见,即使是监管部门这几年大力推进IPO制度改革,从去年IPO再一次重启后的效果看,新股发行市盈率仍然高高在上,与香港新股发行市盈率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再如投资理念,A股投资者热衷于炒“新”、炒“小”、炒“差”,追捧概念与题材,而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则明显要理性得多,其主要奉行价值投资的理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受A股市场投机氛围“熏陶”的投资者涉足于港股市场,对于那些股价低于1港元的仙股,自然会感觉到非常的便宜。然而,重金投入之后,等待投资者的只有财富巨额缩水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投资者炒作香港市场的仙股遭遇巨亏其实也比较正常。

    香港市场与A股市场存在多方面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发行、回购、退市制度等方面,也表现在交易时间、交易方式、涨跌停板、做空机制等方面。香港实行的是T+0而A股是T+1,A股每个交易日最高涨跌幅10%,而香港市场达到30%的并不少见。这也意味着,虽然T+0交易方式有利于投资者灵活操作,但在较大涨跌幅情形下如果操作不慎,产生巨额亏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在这方面A股与香港市场各有千秋。

    事实上,炒作香港仙股巨亏,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一是在香港市场投资,不能像在A股一样盲目追求低价股。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居多,其投资取向主要以价值投资为主,而蓝筹股即是其最爱,那么,沪港通实施后,投资者应该买入像和记黄埔、长江实业等这样的绩优股与蓝筹股,绝对不能将A股的那一套搬到香港市场上,否则将会付出较大的代价。

    二是A股市场投资者热衷炒作低价股,投资习惯、投机文化固然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退市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在A股市场中,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因为政绩等多方面的原因,一家上市公司“被退市”其实是很难的。即使是上市公司濒临退市风险,地方政府等多部门均会伸出援手。像绿大地这样性质恶劣的造假上市行为,地方部门亦要全力保其不退市。另一方面,因此存在资产重组、定增等手段,一家上市公司可通过这些方式实现“脱胎换骨”,而股价往往伴随着资产重组等实现“乌鸦变凤凰”。正是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投资者对于低价股的炒作乐此不疲,进而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要想A股投资者像香港投资者摒弃仙股那样远离低价股,改革现行退市制度,大幅降低退市门槛就显得很有必要。如果监管部门禁止上市公司通过补贴、资产重组等方式保壳,并且早日推出注册制,那么,低价股还会有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