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上午,旁听一位意大利设计师介绍他们公司。这个先生头发花白,年龄已经57岁,在还没有摆脱时差影响的前提下,讲起来两眼放光、面颊透红,充满了感染力。
他们设计的乐园项目,特别是儿童乐园项目多不是以高科技见长,而是充满了创意、考虑了孩子和家长的真实感受,最终赢得了孩子和家长们的长期欢迎。
感动之下,我讲了我的感受:我非常喜欢这种“低技术创新”,喜欢这种以创意和服务见长的设计,而不大喜欢一味用金钱和高科技堆砌起来的所谓创新。那个老外还特意“附和”道:以纯粹的高科技为主体的乐园,往往过时得非常快,有时建成后四五个月就过时了——建设周期还经常要四五年呢。
设计时采纯粹的高科技、名贵的材料、要求精致的做工,比较容易出效果,设计省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活儿做起来容易,匠人完全可以做得出来,不大显得出设计师的水平。
硬道理
我国历来重视硬件水平,经常可以做出世界第一,就比如世界上最大的火锅、最多的高楼等等,还有某酒店曾经在2008年获得了年度最奢侈酒店——倘若获得了最佳服务酒店应该更加荣耀,更令人羡慕。
任总在做电影乐园运营规划时特别提到:别人家的服务生工资只给1800元/月,而他们的却坚持要给3000元/月,这1200元/月的溢价就是用来购买她(他)的腰软点儿、嘴甜点儿、笑容多点儿,这三点儿构成了服务品质的重要内容,这三点儿能够在硬件相仿佛的情况下吸引更多的游客入场,让游客在里面停留更长时间、消费更多。
创新
有人评价中国是一个极度缺乏创新的国家,国人听了都会不服气,可又不知如何反驳。
任总讲:中国其实历来不缺乏能讲大道理的战略家,缺少的往往是把细节做好,把好事做好的实干家,其实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本身就不简单。
未来的房地产肯定是运营的天下,硬件还会不断升级,但余地已经不大(在不少城市,中国的硬件水平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更需要的是用心、主动的服务,这种服务提升也是一种创新,这种低技术创新,非常有意义。
提高软能力、软实力,需要一种热爱,需要物质之外的精神层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