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不必要的必要


 失业率,不必要的必要

 

4年前,我写了一篇现在看来很没劲又很长的作文——《“调查失业率”:中国的转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0fbce0100hw3p.html),当时的媒体报道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将正式实施调查失业率,替换掉反应既不灵敏又不真实的登记失业率,随后于去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金融时报》撰文透露2013年上半年调查失业率为5%,当时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这条消息,称之为“中国官方首次公布调查失业率”,但这之后羞涩的调查失业率又无所遁形,时至今日仍是一个谜。

 

今年1月24日,曾建议公布调查失业率的人社部还是仅仅发布了2013年的登记失业率,是为4.1%,这和李克强总理的5%出入不大。这样的数字对于欧美来说简直是如淋甘露,但对于中国来说,与CPI、GDP相比却又那样的格格不入。

 

在这中间有一个插曲,2010年3月2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的外方主要代表,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就中美贸易摩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和充分的交流。谈到失业问题时,温家宝总理说:“我知道美国有200万失业人口,这让政府十分焦急,但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中国绝不盲目追求贸易顺差,相反,中国想方设法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

 

温总理关于中国的数字不知是对是错,至少对当时美国的失业人口的描述是错了。当时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9%,是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时刻,失业人口应为300万左右。因此对于中国这个两亿我还是存疑的。

 

对于参与过金融投资的朋友来说,特别是涉及过商品交易的朋友来说,都知道美国就业数据的威力与魔力。诚然,对于美国这样的消费型、人均GDP又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就业数据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到现在我都很羡慕美片儿里一个人工作养活4、5口人还有大房子的生活,好像每增加一个就业就能释放至少3个人的消费能力一样。但随着美国为拯救经济而调整经济结构之后,非农的魔力似乎在逐月降低,过去4个月非农当天美元指数的波动率还不及平时的正常波动,这可能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结构来说,站在最高的角度来看,真实的失业率既是必要的也是不必要的。这从我们常年表示怀疑,国家部委又常年不厌其烦公布登记失业率中便可得知一二,若为必要,何必一直公布这个用膝盖想想就知道不真实的登记失业率呢?

 

现在中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1.27%,也就是7亿左右的人口,按李克强总理的说法,失业人口就该有3500万,这和温家宝总理的说辞大相径庭,按2亿失业来算,失业率又高达28%!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也不时透露他们核算的失业率,10%至30%不等,从最低的4%到最高的30%,中间差了整整7倍,但是却也并没有让中国经济出现难以承受的伤痛,你我都并没有经历过大萧条,但都能理解那种无助,25%的失业率所带来的后果苦不堪言,若对照当时的情况,中国的失业率不说30%,真有个10%都是狂快酷炫的事情,10%的失业人口有7000万人,仅比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江苏的人口要少,这就意味着整个中国有1-2个省份的人们正在无所事事。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谈的5%也超过中国半数以上省份的人口,还好这些人口都是分散的,否则如何处理?若真有两亿,那真真儿是无法控制的,但是发生过什么事态吗,并没有,十二期间,虽然中国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依然是平稳的,GDP再招人厌他也在这个期间位居全球第二了,这几年中国领导着实在欧美列强面前充了大爷,做了干爹,表面依然是歌舞升平的,一些小打小闹不伤大雅。在中国,有太多太多不是工作的工作,不是收入的收入,这本身就影响了就业——收入——消费的循环,因此增加了多少的就业可能并不能真正对经济形成足够的影响,减少了多少就业也不能真正的对经济形成足够的破坏,这就导致了数据的可用性下降,目前来说可能仅仅能解决一些社会层面的问题而已。

 

真正的调查失业率从2005年起就有在编制,但这个数字仅向国家发改委和人社部等国家部委报送。值得玩味的是去年6月份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建议适时公布调查失业率,但副部长信长星却在12月表示指标还在完善之中。从2011年宣布推出该数据,现在都2014年2季度了还没有完善,那不就意味着现在公布也没意义,或者是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效果了吗?

 

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知道这个数据确实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国家的经济情况自然不是坏事。但问题在于,谁能相信这些数字又拿来做决策呢,又能做到多大的决策呢?统计局在不断的公布收入增长数据,次次千夫所指。调查失业率估计也会一样,高高低低都是挨骂,又有谁能从中思考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本身去猜测数字的真假已是徒增烦恼。而相关部委已经拿到这个数字了,相信也根据这个数字在决定一些政策了,时至今日并没有再出现当初医改、房改以及教改等明显错误,这些巨大的失败我相信有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失真的数据所导致的决策错误。

 

直白一点说,有朝一日中国开始公布调查失业率之后,也很难让这个数据成为非农一样的决定性数据,特别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因为在现行经济结构之上中国的失业率数据并不能决定什么大事。假设就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同时公布的失业率是10%,换做欧美已经疯掉了,但我们的央行会根据这个数据去启动印钞机吗,显然不会,但这却会引起各种混乱,反而会让一般决策者陷入更多的不确定性,上峰是根据经济总量来决定下一步计划还是根据失业率来决定下一个政策?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依然是由政府投资独占鳌头,提了多年的促进消费根本无法成功——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城镇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是8856元,到今年1季度这个数字都已经达到8155了,一个是半年一个是一个季度,统计数字几乎翻了一番,但没有人觉得消费能力增加了多少,居民消费支出在GDP中的也没占点江山——因此调查失业率即便公布也仅仅是一个鸡肋式的数据,不可也不能成为决定当前经济的工具。

 

当然这只是针对这个数据而言,就业无论何时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对于中国的就业数据需要从另外的方向去探讨去挖掘,甚至还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合才能一方面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增加就业数据的重要性,就像今年一季度公布的就业人数,增加了340万人,各方均表示乐观,但没有人去关心这个数据,因为这就是一个鸡肋。

 

至于如何让失业率从一个不必要又必要的数据变成一个必须的数据,我想还有多年的路要走,当然没有哪个国家会因为让一个数据变得重要而去决定政策的,所以对于我4年前的观点可大致否定,失业率以及就业在中国并非国宴佳品,未来我只是希望通过各种改变,让我们能够真正开始关心失业,真正把这个事情作为宏微观决策的重要部分。

 

2014-4-25

 

有朋友提出博主用总人口来算失业率,做一个说明,其实是故意的,只是文中没有说明。

 

中国老龄化严重,占总人口14%左右,育龄人口在10%左右,折算一下真正适龄人口只有总人口的75%,再折掉48%的农村人口,实际上只有5亿左右,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说法,那失业率就是40%了,过于耸人听闻。按李克强总理的说法也有2500万,差了近10倍。

 

那一段主要想说明无所事事的人有多少,加之中国并不是真正在育龄就可快乐少年和老龄阶段就可以安享晚年了,这样的人不太多,所以按照老龄育龄适龄来分辨的话并不妥当,真正需要就业的人数实际上是难以衡量的,当然行文中有不严谨之失,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