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营销哲学(三):自下而上


李亮  克里夫营销学院研究总监
全球主流商学院MBA课程对战略的阐释是这样的:战略分为三个层级,公司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其中,公司战略属于最高层次的战略,主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而设定。公司战略主导公司所有经营行为,包括业务战略、各部门职能战略。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式的战略制定方法。
企业的成功,真的是靠这种自上而下战略规划而成功的吗?
战略成为“蓝图管理”,好看不实用
蓝图是美好的,未来是残酷的。1994年,春兰空调是当时中国空调市场上的老大,年销售额达到53亿。当时的格力空调还很小,年销售额仅仅只有它的1/9。1995年,春兰进行了新的战略规划,设定的公司战略目标是到2000年营业额超过180亿。为了达成目标,春兰确定“立足空调产业,进行产业扩张,形成多元经营框架”。春兰延伸进入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卡车、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器等行业。2000年,春兰实现了185亿的销售额。但这种为达成销售目标,而进入新领域的做法,使春兰经营利润严重下滑。2005年,竟然亏损了2590万。2007年,亏了3个多亿,几近退市。同时,格力空调年销售额超过380亿,成为全球第一。
有时候,企业高层喜欢制定复杂的战略概念,令企业失去了焦点和重心。雅戈尔以服装起家,并发展成国内一流的服装企业。其后,受高额利润的吸引,雅戈尔开始进入房地产、股权投资领域,形成了服装、地产、投资三驾马车。雅戈尔的高层也把投资当做战略管理的重心。服装作为主业慢慢失去了核心地位,雅戈尔品牌的影响力也随之黯然褪色。
战略来自何处?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说: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既然无法预测未来,那么制定解决长期问题的战略规划,就成为了自说自话、自我设想。无法预测未来,长期战略就失去了价值。那么,基于长期战略之下的资源分配,更是在面对竞争对手时,失去了灵活性。战略由此变成了空谈。空谈误“企”。
真正的战略来自基于现实的战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错误的。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有效的战略,来自成功的战术,战术决定战略,并将运营配称集中于战术的发挥。在战略的统一协调下,合理分配资源,成为真正的战略。
制定战略的方法
首先你要从观念上进行革命。营销就是在实战中,先寻找到一个有效的战术,然后把它构成一个战略。为了找到这个有效的战术,你必须深入前线,研究顾客的心智认知。
小公司能够成长为大公司,就是因为它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战术,并将之发扬光大。王老吉找到了凉茶、养元找到了核桃乳,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并培养出销量过百亿的单品。
有效的战术推动公司进入快速增长期,按照里斯定位理论的经验是需要7年时间。但这7年绝不是守株待兔、固步自封的7年。而是不断尝试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奋斗的7年,是完善战术力量的7年。失败者才会不思革新。
将战术构建成战略的核心是聚焦。只有焦点明确的战术,对内才能整合资源,对外才能通过传播与推广进入顾客心智。这个阶段切忌分散兵力。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失误,就发生在这个阶段。比如国产品牌多元化发展思潮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学习海尔、联想、李宁等国产品牌的标杆示范,进行多元化发展,从而扼杀掉了战术机会,失去了打造品牌的良机。
焦点明确的战术,有利于企业构建一致性的营销方向。这才是真正制定战略的阶段。一个真正成功的战略,就是将企业所有资源都投入到有效战术上。比如:老板吸油烟机的大吸力定位,企业的从市场上得到的有效的战术切入点,成为了全集团从产品研发、生产到销售整个链条的整合方向,使企业内部运营效益大大提升。
自下而上营销的本质就是将成功建立在成功之上。肯定小的成功,推动走向大的成功。现代商业在每个领域都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竞争程度,新的机会,绝非是大的颠覆,而来大多属于来自局部的微创新。企业的创新,要靠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