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深民〔2008〕213号) 二、补助对象及标准
对具有深圳户籍老年群体中的高龄老人、特殊群体老人,市民政局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享受补助的条件、标准如下:
(一)60岁以上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介护)的老人,按人均5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 (二)60岁以上非低保对象但生活不能自理(介护)的老人,按人均3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 (三)60岁以上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按人均3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 (四)80岁以上的老人按人均20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
(五)符合上述条件但已入住公办福利机构的老人,因已享受机构养老的优惠,不再享受居家养老补助。
上述标准,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补助只能用于向服务机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或聘请保姆服务,不得用于支付药费、购买其他商品或作其它用途。
本话题来自2014年5月18号下午深圳议事厅
个人观点:现金最优or老年优抚消费IC卡
个人下午亦是路过,索性话题是老龄化,就关注了委员议事厅的关于优抚金的发放形式是现金好点,还是服务卷好点?
现场嘉宾观点可谓激励,也有山外山的中立观点,个人认为,不管这是场直播节目或者其他,但这个话题有讨论,就应该有尊重个体的意见。
个人观点是:
第一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优抚的对象是谁?三无三失的弱势高龄人群,他们有着无劳动能力、生产问题、个性多样化需求等三大突出群体标签。
第二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政府的优抚金是对优抚对象的福利性和社会责任性补助,解决他们最底层的生产需求。关键点不是去扶持一个产业或市场,我想老龄市场要想真正良性发展和产业化,优抚金绝不是这个产业的点金石,政府也无做糊涂事,小利大输。
第三方式方法。从开始就得和服务对象对话,多听多和我们优抚的对象互动,听取他们的想法,尊重个体和服务对象,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切勿拍着脑袋定政策办事情。
服务券
1、限制了优抚资助对象的关键需求:个性多样化满足,也并不能起到老龄产业市场的优化和支持,只是让个别企业和个人收益而已。
2、增加了优抚对象的负担。我们都是三无三失的弱势高龄人群,服务券的兑现劳动环节复杂,漏洞多,不仅会无助优抚对象的快速收益,相反会增加政府和市场资源的浪费。何不把浪费的省下来再优抚弱势群体。
3、不利于老龄产业市场发展。服务券提高了行业市场竞争参与门槛,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源浪费。不如发送现金,特殊单位政府控价支持,既可以支持企业、产业,又可以优惠优抚对象,增加他们的收益。
老龄消费IC专属卡
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服务水准,本身没有错。但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单一的追求高大上,而忽视个体的能力。举个列子:全国要投票,网络投票省钱省力还精准,但偏远或落后地区或好多个体都不会上网,而我们还有尊重他们人权时,我们就不能单一使用互联网投票,还有与事实相结合。
所以针对北京实施的IC金融卡,个人赞成其专有账户和电子消费,但我们不赞成他一刀切的搞,特别的个体我们还是要特别对待,这样才会资源对大话,人人受益,毕竟我们是优抚帮助困难者。而不是身强力壮者,不然也没这必要。
结论:
所以个人支持电子IC金融卡与现金结合的方式优抚我们的弱势群体,而不是走一些形式,大一些小算盘。
1、这样尽可能的简化优抚对象收益的环节。
2、尽可能的满足了优抚帮助对象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钱可以兑换所有。政府调控引导市场也方便直接,直接从价格杠杆就可以操作。
3、这样,可以把主动权交给优抚对象,让他们用自己手中的钱调配市场资源,让市场自由竞争获取相应的资金报仇。我们应该记得市场经济的资源“人大代表”就是money,人民币,而不是其他,也只有人民币才能充分调动市场。
4、减少政府多余开支和职能负担:服务券或其他形式限制市场准入和需求满足的对象都是不明智和增加社会资源浪费的现象。
背景数据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