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技术创新三部曲(三)
三、靠技术创新发达
本田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刮起一阵阵令人震撼的“本田旋风”,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类似街道工厂一样的小企业到跻身世界500强,其凝聚强大动力的“发动机”是技术创新。本田的兴旺发达靠的也是技术创新。
1960年以前,美国摩托车市场主要由英国、意大利和美国哈莱-大卫森公司等所垄断。当时,美国摩托车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本田决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创摩托车在美国的事业,创造一个崭新的市场。1962年本田进军美国,向美国大众出售一种带有自动离合器、三速变速器和电启动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的摩托车。这种操作简便、确保安全,又有着讨人喜悦外观的摩托车,很快受到顾客喜爱。
当日本通产省发表“4人乘坐、时速100km,价格25万日元”的日本车构想后,本田利用其开发摩托引擎的技术优势,很快转向汽车的开发研制,1962年6月,本田首部研制开发的轻型的小型实用 “T360”汽车面世,采用DOHC直列4气缸发动机产生最大输出马力为30ps,最高速度为100kph,远远超过汽车界的常规。同年,本田又开发出“本田Sport S500”将排气量扩大至500cc,最大马力为44ps/8000rpm,最高速度140kph。这种超高性能的跑车相当于当时的英国Spijlyet车的性能,但“本田Sport S500”只用了其一半的排气量。此后本田将在TT赛事中培育出来的4冲程引擎技术积累,倾注在小型直列4气缸引擎上。在摩托车GP赛事势如破竹的战绩之际,本田又宣布参加汽车最高级别的赛事――F1 Grand Prix Championship。早期的本田F1发动机,是在摩托车GP的基础上连续改进的“本田流派”设计而成的独创动力部分;横置式12缸每缸4气门的1.1V型。
本田公司不断在产品设计、型号、品质、服务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进,让顾客感到更方便、新颖、有价值和实用,这是本田公司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1981年,本田公司的竞争对手采取常规性、合理性的战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的时候,本田公司则以非常规性和非合理的方式进行还击,在18个月中连续推出100多个新产品,从而在竞争对手形成势头之前就粉碎了他们的挑战。在进军美国汽车市场时,当了解到妇女们驾驶汽车抱怨方向盘太重时,本田在6个月以内,在推出的第二代“序幕”汽车上就创新装上了电动方向盘,满足了妇女顾客的需求。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实力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汽车制造业内,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本田创新率先用到汽车上的。例如,汽车行驶导向装置、电子控制四轮防侧滑制动器、电子回路故障自行诊断系统、车身高度自动调整装置等。本田开发的低公害“西别克”的研制成功轰动世界汽车界。
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本田投入巨资研究开发无污染的环保汽车。2001年7月开始进行配备250个大气压高压氢气罐的“FCX-V3”燃料电池车的公路行驶测试。2002年,配备350个大气压高压氢气罐的“FCX-V4”燃料电池车获得了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的认证,并且开始在公路进行行驶试验。“FCX-V4”一次配置行驶距离提高到315km,且通过提高最高速度、加速性能以及冲撞安全措施等,因而更加接近市售车种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