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变能否稳住阵脚还很难说
泰国这次政变从一开始就显得勉强、犹豫和软弱。这次勉为其难的政变,看上去更像是以巴育为核心的一个较小圈子里的私下决定。虽然泰国陆军司令历来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务,但这并不意味着陆军首脑就可以颐指气使,想干嘛就干嘛。
首先,泰国军队能否始终保持一致还很难说,海空军及警察部队在局势压力发生变化时,能够与巴育保持一致确实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加上陆军内部能否始终听命于巴育,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巴育在本已面临退休时率性的发动政变,其动机中是否有恋榻的嫌疑?的确是陆军将领们私底下琢磨的关键。总之,泰国军队并非铁板一块的现实,其实正是巴育政变看似并不稳固的脆弱基础,巴育冒着极大的风险发动政变,的确要小心阴沟里翻船。
其次,从巴育解散上议院就能看出这一次泰国陆军发动政变并没有国王的背景,上议院其实更多的代表了王室利益与权力高层稳定的人脉,政变第二天就解散上议院从情理上有点说不过去,毕竟上议院并没有参与泰国长期的国内动荡,更没有表现出对英拉政权的同情。看来,巴育政变并没有与国王形成共识,更难说是国王的指使,巴育为求自身权力的保障,出手解散上议院有点逼宫犯上的味道。
扣留英拉等为泰党领袖显然是为了要挟红衫军势力,同时,也警告英拉等人不要参与和利用红衫军抗议活动。英拉等为泰党高层正在被巴育利用来作为制约红衫军的人质,在得到保证并迫于境内外压力之后,释放英拉等人并试图缓和与红衫军的紧张局面还是可期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次政变的力量是脆弱的,巴育没有必胜的绝对把握。巴育在政变后曾说到,自己是作出牺牲而才做出政变决定的,这话显然是对泰王和军队高层等权利顶层集团说的。
巴育政变后的许多决定显得身手生疏,比如大面积传唤为泰党领袖,除了传唤形式本身有所克制以外,并无其他的辅助措施。比如针对红衫军的强硬措施或是国王或者枢密院的认可背书等,总之,缺乏平息红衫军愤怒情绪的跟进措施,这显得不够强大和娴熟。另外,解散上议院,觐见国王未获准,关押英拉又反复加以细节说明等,都显得底气不足,而且出手的章法也过于生硬而低劣。这可能是巴育政变并未获得泰国统治阶层内部广泛支持的一个最为明显的征兆。
弄不好巴育政变是一场勉为其难的被迫行动,虽然军方内部对泰国过长的混乱已经受够了,但是,武夫们的愤怒并不能有效化解泰国政治近在眼前的危难。比如说老国王病体缠身的困境,王位继承的问题,王储接掌权柄能否获得统治集团压倒性认可,更不要说试图化解他信集团所代表的草根阶层与精英阶层之间,形同水火的对峙现状。
长远的看,他信集团虽然可以卷土重来,但是,他信想要彻底推翻泰国精英阶层对财富和权力的垄断谈何容易!虽然,巴育集团很可能在国内外压力下短期内就出现致命的裂痕,但是,倘若他信集团不能表现出超人的政治智慧,就不可能最终化解泰国社会已然够痛苦的社会危厄。
顺便说一下,巴育或精英阶层试图改变泰国宪法,削弱草根们一人一票的基本权利是有绝对难度的。不仅国际社会很难同意这种明火执仗的强盗逻辑,而且,这种太过明显的,荒诞的大面积掠夺基本公民权的权利政变,仅凭巴育手上的那几杆枪,是远远不够的。巴育还是要赶紧找到奄奄一息的老国王,或是直接求教于王储,让人家按照宪法去作出决定。不然,即使是巴育因实在太过草莽,喜欢动手动脚的,难道泰国全国上下都乱了那么长的时间,就没人愿意出来稳定人心吗?如果真是老国王一病不起了,那么,王储总不能也跟着混吃等死的糊涂了吧?毕竟,巴育既没有足够的力量,也没有必要的经验,去长期非法的占有他不可能据为己有的统治整个泰国的过大的权力。
老夏
20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