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黄时节,树上的杏由青变黄,令人陶醉


麦黄时节,树上的杏由青变黄、变红,令人陶醉

        
  “麦熟杏,杏儿黄,麦黄就有甜杏尝。”五月端五将近,家乡关于杏的歌谣犹在耳边回荡。 

   目前超市里有醇香扑鼻的杏仁乳,有晶亮柔软的杏肉糕点……作为防癌强身和延年益寿的杏食品,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真正令人神往的,自然而然地是故乡红杏熟了的时候。


 
: 

 
 想起小的时候,漫步伊水河畔,村边的杏树沟杏树,那缀满枝头的杏儿仿佛是一颗颗金黄的珍珠、火红的玛瑙,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杏香。沟里浓浓的绿,满坡郁郁的翠,青山绿树、农家村舍笼罩在绿丛之中,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杏的香味此时也随风飘来,沁人肺腑,令人陶醉。遗憾的是,家乡那些杏树沟、核桃沟、红桃沟、枣树岭却消失了。 
   

  前几年老母亲不知从哪里移回两棵杏树,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杏树慢慢长大、开花、结果。


 
老家的杏快熟了:
 
 
 
 
 
:
 
 
 
   一到麦黄时节,眼看着满树的杏由青变黄,黄中红,未食看一眼就满口生津令人陶醉。
 
 
 
 
 

 




 



 鲜杏可口,但描写杏花却特别有诗情画意,像“一枝红杏出墙来”、“依然十里杏花红”和“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古往今来就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说女子是“杏眼”,那女孩们的眼睛立马就笑开了花,大概粉红色和嫩黄色是女孩子们的最爱。


 
  早在春秋时期,《管子》中就有“五沃之土宜杏”的记载;《山海经》中也记有“灵山之下,其木多杏”。后来杏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很多国家。
  最令杏出名的是当年孔子在杏林设坛授徒,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因此“杏坛”就成了学校广场高贵典雅的代名词。就连水泊梁山108位好汉聚义,挂的也是“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
 在古代医学典籍中,记录有杏作为医药可治病。鲜杏、杏仁、杏叶和树皮、树根,均可入药。杏仁有止咳、平喘、祛痰、润肠、通便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杏肉杏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数十种。长期食用杏产品可延缓衰老,防止中老年血管病。从苦杏仁中提取的B17,是防癌抗癌的有效药物。
   杏营养极为丰富,含糖量最高可达15%,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钙、磷酸盐和有机铁,杏肉中含有丰富的B17。杏除鲜食外,还可制成蜜饯、杏脯、果酱、果酒以及杏仁茶、杏仁露、杏仁酪、杏仁霜、杏仁粉、杏仁饼等一类珍馐佳品。杏仁榨出的油,是食用、做糕点、入药的好油品,经济价值很高。
   民间有俗话说“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僵人”,过去一般理解为,桃子吃饱没事,杏食多伤身,李子吃多要命。
   其实是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原意。实际是赞美桃杏李子是好吃诱人的美味水果,桃吃饱对人没什么事;杏既好看又好吃,好吃就吃得多,易出现“好食伤人”的情况。李子味道更美,更好吃 ,人们更贪吃李子,直到吃的大腹便便,甚至走不动,被人抬回家。

   试想一下,假如吃杏伤人,孔子还会在杏林设坛授徒?假如吃李子会吃死人,还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满天下”、“投桃报李”、“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等褒扬桃、杏、李的赞美之词?

   但生杏仁和生李子仁所含苦杏仁甙,在胃酶作用下会产生有害的氢氰酸和苯甲酸,所以杏仁李子仁不要要食用生的。

   杏,谐音“兴”,寓意兴旺、兴盛之意。杏花快开的时候,粉红色的杏花骨朵,如变幻的瑞霭霞锦,如梦如幻,令人目不暇接。
 
杏熟之时,金黄色的杏子,更令人谗的直流口水。
 
 
 
 
 




 

   提起杏,很多人就想到酸,这完全是人为造成的。卖杏者不敢让杏熟透,那样的话,杏熟的过很,色彩鲜艳,会引来大批鸟叨食。熟透的杏装篮子里会挤压的稀巴烂。所以杏农都是把七成熟的杏摘下来,有几天销售的缓冲时间。于是,我们吃的杏一般就是带酸味的。

杏真正熟透时的颜色,金黄色略透有红色,很讨人喜欢!

   用塑料袋或纸袋套住杏,让其熟透之时,甜蜜蜜、香喷喷,没有一点酸味。但这个条件,一般是很难做到。

    用薄膜将快熟的杏包住,既可使杏充分成熟,味道得更香甜,又可防鸟类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