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重管理问题的第五个原因,是管理技术太繁琐把管理实践搞的非常沉重。
管理技术太繁琐是由于管理实践者无法区分管理的学术与实践区别造成的。管理的学术研究为了解释清楚问题,必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管理实践要把复杂的管理工具简单化,并且适合管理情景才会产生作用。
管理技术实践的学术化是造成重管理的重要原因,而企业管理者盲目应用层出不穷的复杂的学术化的管理工具是造成管理技术学术化的第一个原因。
管理的学术和实践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也有重要区别。学术的目的是解释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中国人讲究“学以致用”,这就大大误解了学术的真正价值。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 J. 萨金特(Thomas Sargent)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 A. 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由于对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而获奖。有记者问向来犀利的许小年教授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有何现实价值,他“毫不客气”愤然答道:“别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天下事,学术就是学术,不问现实意义。前两天颁出物理学奖,获奖人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有何现实功用?胡适早就说过:‘短见的功用主义乃是科学与哲学思想发达的最大阻力。’一句‘学以致用’,害得中国没了学术。”[i]詹姆斯.马奇教授在斯坦福大学的课程初始开场时总是说:“我现在不是,过去也一直不是,有用的。”在马奇看来,学问美不美比是否有用更重要。我们的一般的实践者认为管理研究的目的就应该能直接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对于一些管理理论、工具只知其表面意义,而不知其精髓,盲目在企业中引进应用,而不懂根据具体的情境、行业、企业等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改良,导致应用效果不佳。对于管理实践者来讲,如何把越来越复杂、学术化的管理技术变成可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对管理者素质的挑战。
管理技术的学术化,导致越来越多的管理学派和管理技术的产生。进入90年代后,各种层出不穷的管理工具及其代名词纷纷涌现,如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头脑风暴、ABC分类法、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BSC(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计分卡)、6σ(6Sigma,六西格玛)、学习型组织、无边界管理、员工心理援助计划、雇主品牌、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BPR、BPV等一百多种管理工具成为企业管理教材和实践中的常用名词。繁杂的管理理论和多样化的管理技术,让企业管理实践者无所适从。
在和企业管理者探讨管理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他们:“你们企业都采用了那些管理工具?”企业管理者会非常高兴的和我举例分享他们采用的各种管理工具。当我问你们企业一共采用了多少种管理工具时,我发现很少有企业管理者能回答上来。当我问你们企业采用这些不同管理工具之间背后管理逻辑的时候,更少管理者能说明白这个问题。
虽然中国的管理者已经广泛采用众多耳熟能详的管理工具,然而他们最终在实践中失望,如近年来,关于管理软件ERP实施失败的报道就颇多。各类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不断出现,让企业无所适从,目前有没有一套通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多年盛行的目标管理模式(MBO)在使用中并不理想,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如何兼顾?这些管理工具不尽人意的原因何在?作为管理者,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管理工具?
面对着太多的外界鼓噪和成功诱惑,将管理理解为指使别人工作,认为管理是一种职权,这只是老套的管理概念,现代企业与其它机构组织所面临的任务都远远超过了“管事理人”的传统范畴。这一切,让中国的管理者自卑又茫然,无法自信的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讲这个任务更加艰巨,因为中国长期以农业为基础,以一家一户小农耕作生产方式为基础,未经历过类似西方工业化的历史巨变,两千年来传统管理以道德管理为主要手段,小农经济,乡土社会没有产生出成熟的技术和职业规范来,仅仅停留在“艺”的层次上,技术和职业化的工具、方法属于“机事”、“奇淫巧技”,于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和人格修炼大为不利,不仅不被倡导和鼓励,反而备受压制和排斥。传统管理集中在实用的、现世的、人际的侧面,掺杂着情感的“人事”方面的经验、思想、成就非常丰富,协调人际关系,维持群体和谐的技艺非常高超。纯粹理性的、工具性的技术理性和职能理性却不发达。这不仅是现代管理工具、手段没有生长土壤的原因所在,也是学习现代西方管理的思维障碍之一。(本文节选自丁雪峰著2014年热门管理畅销书 《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年1月出版)
附:畅销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简介
2014年热门管理畅销书,成为高层管理者的必读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2个月内进行第四次印刷,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年1月出版,丁雪峰著。
《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是建立在丁雪峰博士十多年孜孜不倦的管理学研究实践基础上,通过与30多名管理专家、200多名知名企业家和人力资源高管的调研探讨,经过对400多本书、9000多篇文章的文献研究和11遍反复修改,历时3年半潜心完成的重要管理学创新著作。“轻管理”,即适度管理,是一种为复杂的管理做减法的概念,英文译为:appropriate management。指在管理中不盲目应用复杂的管理方法,而是从管理的原点和管理的有限性、管理的层次性、管理的阶段性的本质特征出发,根据企业不同的管理需求层次和管理现实中的主要矛盾,按照管理的山坡模型和轻管理决策模型,举重若轻地、动态地选择最适合、最简单的管理方法,实现轻松管理的目的。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刘峰教授;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东升博士等40多位名家进行了郑重推荐
附:畅销书《轻管理》作者丁雪峰简介
丁雪峰,中国第一位人才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国际人才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1995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涉外会计专业,2003年获得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成人高考法学学士学位和行政管理本科学历; 2006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法学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现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人才学博士研究生。2007、2008年两次通过香港输入大陆优秀人才计划,在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2013年参加国际暑期交换生项目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习。2014年赴瑞典布鲁斯大学学习国际管理课程。为畅销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轻管理实操-企业管理很简单》作者;《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雇主品牌评价与管理》、《2009中国雇主品牌调查报告》、《雇主品牌与企业社会责任》、《雇主品牌与企业公民》等书主要作者,拥有十分钟软件、云管理软件等3项软件著作权;一项《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著作权。共发表各类文章100多篇,其中学术论文10余篇。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创业之星”前20名入围青年。2013年10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欧美同学会联合成立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为创业导师。经常应邀到各地政府、大型企业和大型论坛演讲领导艺术、科学管理、人才战略等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