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数码产品与网络对少年儿童的毒害(5月8日)


警惕数码产品与网络对少年儿童的毒害(5月8日)

 

关键词:少年儿童  教育  数码产品  网络毒害  贾春宝

 

前日跟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之间,就教育领域之内的一些怪现象发感慨,教师在惩罚淘气学生的时候的各种顾虑,特别是“中国式”接送孩子上下学,对于交通的拥堵、能源的消耗、孩子养尊处优与攀比之习惯的养成,都是有害无益。但最近看到来自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研究院的一系列数据,让我们感觉愈发触目惊心。

共青团广州市委和广州市少年宫联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兰州、天津、沈阳、郑州、武汉、南京、宁波、厦门、成都、重庆、西安国内15个城市发布了重点调研项目—《媒介与儿童—2013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调研针对年龄在6岁~12岁少年宫学员,共发放问卷4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06份。

调研发现,在全国儿童家庭中,手机普及率高达97.8%,44.5%的儿童拥有自己的手机。51.4%的儿童拥有微博。微信也逐渐成为孩子重要的社交工具。45.7%的孩子拥有微信,37.4%使用过摇一摇功能,26.2%使用过搜索附近的人功能

在通讯方式的选择上,84.80%的孩子明确表示自己拥有QQ,其中69.7%的孩子每天使用QQ进行交流,而51.1%的孩子更说QQ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通讯工具。而在开通了QQ的孩子中,91.2%开通了QQ空间,85.4%拥有Q群。51.4%的儿童拥有微博。

微信也逐渐成为了孩子重要的社交工具。数据显示,45.7%的孩子拥有微信,37.4%使用过摇一摇功能,26.2%使用过搜索附近的人功能,15.8%会关注各种不同的公众账号。中国城市儿童79.9%每天使用电脑查找资料,46.8%的儿童每天上网浏览新闻。

更令人堪忧的是各种游戏对孩子们的影响。90.1%的孩子接触过网络游戏,54.6%的孩子明确表示喜欢网游,65%的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其中42%的孩子每月均为网游付费。值得注意的是,67.7%接触过平板电脑的孩子里,其中有73.2%的孩子只把平板电脑当做游戏机。

 

现在中国城市儿童由于能通过各种媒介及时接触到最新资讯,导致了他们平时看的内容、玩的游戏已经和成年人几乎同步,充满新鲜与好奇,而且不设防的孩子们,正在跟成年人同步(甚至更早更快更多地)吸收那些充斥在数码产品、网络资讯与各种游戏、八卦与无聊的娱乐新闻所构成的花花世界

苹果世代玩什么:65%的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31.6%的孩子认为在上网知识方面自己懂得比爸爸妈妈还要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趋势更为明显,五六年级的学生中选择自己懂得更多的,比中低年级选择该选项的孩子多了一倍。

 

电脑与手机,ipad与互联网到底带给了我们的孩子们什么?当中国的孩子们用数码产品把自己包装起来,头脑却再也无法拥有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了;当我们习惯于用搜索的方式去追求现成的答案,然后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去编辑,我们就再也没有动力去用朗读背诵的方式去强化记忆了。

即使仅仅是在十多年之前,校园内外都是相对封闭的,在校学生与校外人士交往稍微频繁一些,都会担心承受相应的惩罚,更不要说是英国的伊顿公学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这样以苛严著称的国际顶尖学校了。

小孩子除了学校里的小伙伴们,老师们还有家长之外,还需要什么样的社交?需要什么样方式的娱乐?假如以爱玩与崇尚自由的天性为理由,排除繁重的课业的侵扰,却被各种各样的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所侵占,那么其成长就会更为堪忧,假如任由其发展下去,我们就会由于在当下的不作为而在未来受到惩罚。

曾经有人将手机与鸦片相提并论,因为人在斜倚靠着床玩手机的姿势,与吸食鸦片时候的姿势有相通之处,都是导致身心疲惫、精神迷茫的。而数码产品对人的身心所造成的损害相比于鸦片这样的毒品所造成的伤害,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当数字科技推动商品更新换代的趋势难以阻挡,提笔不能写字,家书都是在电脑上敲出来的,手绘产品更是随着软件的越来越普遍应用而逐渐退出设计的舞台,数码产品与网络世界对少年儿童所构成的伤害,已经到了不容忽视也无法漠视的程度。

 

贾春宝

2014年5月8日星期四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