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千百年轮回,惊蛰的动作
始终随着农人的姿势俯仰
它把冬的包裹丢掉之后,靠在沃土的肩上
生命的轨迹,苏醒在萌动里
一声春雷,就会敲响老农胸中一个虔诚的念想
像老农的心情一样,
百虫伸足,三麦拔节
把春天惹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从土地纵深到风动的苗尖
从苗尖到丰腴的谷穗
直到金灿灿的米香,在空中飘溢
惊蛰总是忠诚的先使
一直不变的,是它
以一种沉积的厚重
面对希冀,面对跃动的春天
并亲切地唤醒,那些内涵丰富的
温婉的风声
谷雨
节气里有这么一个日子
总是站在春天的背后,以三十度的倾情
雨生百谷
让脉动的土膏和温润的阳光珍视自己
并且惊慕桃开杏放,钦羡柳飞絮扬
感叹牡丹吐蕊,子规夜啼
感叹茶色的柔润和脾胃的茁旺健康
高贵的亲族,勤劳的家人
走进棉田的时候,心切情急
沃野里,弓状的身影涵盖苗事的前后左右
那融情的角度就像幸福的笑靥
在辽阔的大地上氤氲
浸渗,蔓延
温婉的歌谣,唱着贴近心灵的至爱
早已深深嵌入繁茂的枝枝叶叶
那些节节攀升的精灵
脊骨强壮,筋腱柔韧
比白云厚实
比清风温煦
比霏雨圆润
比亲人敞开的胸襟,都
远远无法企及
立夏
蛙鸣蚓动的雨季
春归隐了,时令闪烁夏日的光芒
此时的故事情节,悬念迭生
许许多多重要的农事
胶刻在大地的线装本上
插秧,灭虫,浇麦,追肥……
那就翻开册页,圈点并
梳理枝节藤蔓的长短句吧——
还要在水清日丽,茂蕃秀华的
巨著里,品读犁尖
吟诵锄扳
一遍浅,二遍深,三遍以后见旺根
也不可忽略,田间
地头那些披蓑戴笠,忙忙碌碌
牵神动念的细节
背影
小满
把茶水一次喝个够
会养生的麦子们
腰肢都要丰满了。躲开不太友好的雷雨
和风,连冰雹的蛊惑也不在意
金黄色的梦,从一个个颗粒
从勤劳的父亲幸福虔敬的眼神里
开始,让感恩嵌入思想的纵深
北方麦浪汹涌;南国的秧苗从不落伍
一头扎进烟雨江南
争抢时令蜜酿的稻花香,还有
诸如棉花,鱼虾以及桑蚕们专心
生发、渴望成熟的心事
也在紧锣密鼓的萌动,贲张
五月里的阳光真亮呀
南风顺着宛转的莺啼吹过来
像一首首节奏齐整曲调悠长的谣歌
成天挂在父亲合不拢的唇上
芒种
五月的色彩湮没了田头垄沟里的脚印
金质的针芒,银色的叶脉成了麦穗的证婚人
和伴娘。没有人再想起父亲手脚上的血泡
和母亲额上的皱痕
也没有人再询问弯背锄的音信
洒落的汗水更是忽略不计了
春争日,夏争时
大喜的日子,把新娘抢回家里
才是这个节日里的主题
割、拉、打、晒、藏,都浓缩成了
一个个饱满风韵的圆柱和圆锥体
“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喜事里的另一个主题
被安放在梅雨绵绵的心事里
我们都是节日里的贵宾
在夏熟的欣喜里,谁都不会慢待
秋收前栽插的末节细枝
芒种
是麦子出嫁的时辰
也是谷秧怀胎的日子
夏至
夏至,在蝉声里越扯越长
这个率先进入节气行列的好日子
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时候
就作为重点培养了
它从最南端的羁绊里
挣脱出来,循着太阳的足迹
穿经越纬
一步步,抢占北回归线的领地
日影越来越短,阳刚火爆的脾气
逐渐收敛,躲进温柔乡里
与抽穗扬花的朋友
结为知己
在这样的节气里,容易衍生诗意
东边日出西边雨
就是最好的诗证
那就打开蒲扇吧
让白昼做个加速运动
在凉丝丝的月光下聆听蝉鸣
方可领悟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
意境
大雪
在偏北风和暖气流的交锋时
雪花,作为调解人
如期而至。大雪来了,
阳光被冷落
对于零度以下的劝诫,大雪
不以为然。纯净的六角花
晶莹剔透,饱含柔情
翩然成越冬的被子,却不追求大红大紫
我看到大地上的农事全都裹紧了衣衫
期望风力和体温技巧地融合,在沃土之下
蓄势。而此刻
瑞雪纷纷,我不得不搓拢双手
守护丹田的温润之气
我卧在大雪的怀里,一如卧在
金黄的麦穗里
冬至
从云霄纵深抑或雨露的家园
翩然而来的雪花
是一朵朵灵气十足的音符,
把冬的渴望
悄悄键入我们的触觉。
刚气十足的韵律
洋洋洒洒
淋湿了幸福的泪腺。
让季节的重心
失衡。
在这个清静而厚实的日子里
祥和弥漫我们周身;
晨曦与明月的气息 长长短短
氤氲在天籁般的氛围里。
冬天,这粒可爱的种子
不失时机的深深蛰伏于冷静的沃土之下
独享自然之神浓烈丰足的恩赐。
勤劳的歌谣
已然深寐。农事
潮润在土地的内心;
我们的农民父亲们,元神内蕴
把淳朴圣洁的抒情
寄托梦中
在这些日渐简短的夜里
默默酝酿巨大无比的动力,
期望这个沉甸甸节气
瞬间萌动春的呼吸。
----2014年春季卷《星河诗刊》总第17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