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减法打造绿色GDP
作者:刘植荣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不走群众路线,凭官员意志盲目上项目的例子不在少数,于是乎一些省市便凭GDP自诩“富可敌国”“进入富国俱乐部”。但GDP背后却是大量公共设施要么闲置,要么因“豆腐渣”倒塌,要么建成没几年就炸掉。
近日媒体报道称,2010年花3亿元建成的吉林省最大的公路客运站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非常冷清:12个检票口只有两个开着;设计日发车1200班次,可至今一天只零零星星发几十个班次;与该汽车站一起兴建的大量办公楼和配套工程闲置。现在,吉林市又投资10亿元在老址附近重建客运站迁回。市民表示:“原来那个地方好好整一下,正好够用。我们的政府没有远虑,没有考虑到搬到那儿去的利弊。”
《中国企业报》2014年5月27日报道称,投资219.5亿元的云南鲁地拉水电站2013年7月并网发电后不久,一道闸门被水冲走,水库的水全部泄走露出了库底,损失约6亿元。2012年,辽宁沈阳耗资8亿元建成的豪华室内体育场使用8年多即被炸掉,而在刚建成时,《辽沈晚报》2003年10月1日的报道却对这一政绩工程大吹大擂:“沈阳市从此将会拥有一个在世界体育场馆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豪华室内体育场。”我们每年统计出来那么多GDP,其实里面很大一部分是这类盲目投资浪费带来的垃圾GDP,它不但没给居民带来任何福利,反而加重了居民的税负。
这只是GDP里的浪费部分,一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还产生有毒的GDP,这便是负GDP,这样的GDP越多,侵蚀百姓的福利就越大,因为居民要用劳动收入一部分去医治因污染诱发的疾病,而医疗开支增大又创造了GDP。
环境一旦被污染,其危害是大范围的、长期的,为创造一个GDP排出的污染,可能要用数个GDP的投入来治理。美国《科学》杂志1996年4月12日刊文称,在冰岛冰层里含有大量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炼铜业排放的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大多来自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2013年12月9日,韩国国会环境劳动委员会议员建议,就“中国雾霾飘移到韩国”向中国索赔。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委员曲格平透露,治理大气污染,实现“国十条”中提出的大气污染治理目标,需要投入1.7万亿元
《京华时报》2013年12月15日刊发了题为《中国20城市四成居民因雾霾身体异常》的报道,一份覆盖20个城市、68万人的体检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来,43%的城市居民表示曾出现心悸、疲劳、晕眩、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异常症状,主要是由空气中的PM2.5导致。一项由清华大学和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关于全球所有主要健康风险的系统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的室外空气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23.4万人的过早死亡以及2500万健康生命年的损失。
这就是我们的GDP现状,虽然我们的GDP总量够大,但是里面有大量的浪费部分,还有因污染产生的巨大的外溢成本。
唯GDP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它会导致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以及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把破坏也当有益的生产统计到GDP里去,GDP每年蹿升,可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所以说,发展经济必须优先考虑GDP的质量,GDP统计不能只做加法,还应做减法,把浪费、有毒的产出值从GDP总值里减去,得到一个能为居民带来福利的绿色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