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民族法学研究暨宋才发教授从教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贺州市市长、广西民政厅厅长陈利丹
(根据视频录音整理)
尊敬的宋老师、夏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十分荣幸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首先我提议,再一次向我们尊敬的宋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作为宋老师的学生,我有几点体会非常之深:
第一,我感觉到宋老师学识渊博,硕果累累。宋老师在知识学习上,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精于学习又善于学习,更是博览古今中外群书,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他一辈子辛勤耕耘,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要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他尽可能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近几年来,他在重点刊物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之多,影响之大,确实有目共睹,令人敬佩。正是因为他勤奋的耕耘,结出了大批对国家建设有用的学术成果,才使他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为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成为我们国家法学界著名的专家。
第二,我感觉到宋老师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总是关心备至。他特别善于因材施教,使所有经过他培养的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有所作为。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给我们2001级——我、王伟、朱玉福3个博士生上小课的时候,第一节课讲的就是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事;讲怎样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然后再循序渐进地给我们讲如何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取有用的理论知识来填充自己的头脑,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这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譬如,宋老师对我博士论文的选题就明确地说:你是一市之长,理论要研究,这是基础,这是博士生与大学生不同的方面;理论一定要有深度,这是根本要求。但是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理论研究与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会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并且在某些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所贡献。在宋老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事关一个地方乃至国家发展隐情的、社会关注的城镇化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经过多次向宋老师请教与磋商,最后论文的题目确定为《21世纪广西城镇化问题论析》。论文既从全国的、世界的历史眼光和高度来论述城镇化理论问题,又用解剖麻雀的办法来论证具体推进广西城镇化的时间、空间、条件和办法。由于抓住了当时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课题很快被列为广西省级研究课题的重点项目,广西城镇化也以此作为重要的规划和参考蓝本。该论文之所以能够被学校评为优秀博士论文,正是由于宋老师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工作和学习。2008年,我从贺州市市长的岗位调到自治区民政厅担任厅长,正值国家重视社会民政建设的时候。我经过广泛调研,提出了当时广西“五个民政建设年”的想法,并经过五年扎实地狠抓实干,促使广西民政多项工作成为国家的一面旗帜,至少在十多个方面在全国民政系统实现率先,民政部赞扬广西是“小财政,办出了大民生”。我讲这些并不是说我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宋老师是如何教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如何教我们用理论来指导具体工作并取得实际成绩的,所有这些都是宋老师教导、点化的结果。实际上在这个方面,我看在座的很多同学都做得很好。譬如我们的向东同志,他的理论联系实际就做得很好。他每年给总理写的那些报告都很好,国务院许多重要材料都是从他手里出来的。还有很多同学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手、好手。总之,我们没有辜负宋老师的期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奉献于社会,贡献于国家。
第三,我要感谢夏老师。因为夏老师是我们宋老师最好的贤内助,她心地善良,非常关心学生。除了在学校里,我们到了宋老师家里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她总是问寒问暖,关心备至。我感觉到宋老师取得的成果,我们这些人取得的进步,正像歌曲里面说的“十五的月亮”,有宋老师的一半,也有夏老师的一半。所以,我提议大家以掌声向夏老师表示感谢。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达到几个目的。一是它可以成为我们宋老师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就像刚才陈理校长讲的“再创40年辉煌”。二是建议我们同学、老师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共同为弘扬我们宋老师的师德、师风、学风,做出我们新的贡献。再一次祝福宋老师及其全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全体与会的老师、同学们样样都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