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困境6
说来也真是够纠结的,如今早就吃穿不愁了,可感觉生活中的困境还是不少。前面谈到的环境、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困境,哪个不让人闹心呢?其实,心中感觉最为困扰的还是思想方面的窘境。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在思想上就是固步自封,和别人不在一个语境之中。官方的解释就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走自己的路。可问题是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我们的国情,中国人的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方面,究竟与别人有多少本质的不同呢?对于这样的民意,没人去考和顾及,领导们早已习惯了代表民众。他们有着极好的自我感觉,当然可以肆意代表民众的意愿,反映民众的本质呼声了。最典型的就是公开代表亿万国人表态要几个“绝不”。由于阶级斗争的腥风血雨给了国人足够多的记性,因此大家即便并不情愿被如此代表,却还是任其继续当着“代表”了。
好在现在有了无所不在的神奇网络,那些习惯代表民众的领导也在与时俱进了,给了草根民众一些自由发声的空间。这里不妨历数一下心中对思想困境方面的郁闷和不快,一舒胸襟吧。
思想上的困境首先表现在信仰的缺失上,想当年,在那个青春年少的岁月,我和当年的小伙伴们自认为有着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热血沸腾地三忠于四无限、大批判、深挖封资修。而后来的经历却非常残酷地让我们明白,那其实是伟大领袖为了赢得民众的迷信给我们营造的一个空前的幻觉,是个乌托邦式的虚无世界。于是,人们的信仰出现了真空,有人皈依佛门,有人信了上帝,而更多的人谁也不信了,他们成了金钱的奴隶。而如何让自己有更多的钱来满足无限膨胀的物欲呢?现实的社会教会了他们这样一个捷径,进官场、走仕途,先获得权力进而具备权钱交易的资本。就是这样的逻辑,完成了一个国人信仰真空的填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了“官本位”。这里,当然无意嘲讽公务员朋友,只是在分析一种被严重扭曲了的社会价值取向。
只要看看每年有那么多的人参加竞争公务员职位的考试,就了解“管本位”对人的思想蛊惑程度有多大了,哪种邪教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和潜在危害呢?。也许领导们对此有些抱屈:“我们并没有号召和鼓励年轻人报考公务员啊,人家愿意报名,我们总不能限制吧”。号召的确没有,但榜样的示范效应是功力巨大的呀。对于一个有健康价值取向的社会而言,年轻人一窝蜂地都去角逐稀缺的公务员职位,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公务员的名义工资收入并不很高,但却依然有那么多的人却如此向往。极少有人会将自己的报考动机解释得冠冕堂皇和言不由衷,选取一句比较中性的理由就是,“因为公务员的职业稳定、安逸、有面子。”这的确是可以端上台面的动机阐述,但其字里行间又能解读出一些怎样的潜台词呢?
这样的理由至少说明,这些年轻人不愿意面对职业成长经历的挑战,不敢面对职场压力,他们希望在以后的从业过程中少付出代价,却能收获得更多。如果这样的解读还较为客观和公允的话,我们就有理由为我们未来的国家和民族发展担忧了,这样的年轻一代能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吗?当然,这里完全没有责怪和贬低这些年轻朋友的意思,希望强调的一点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导向问题,因为信仰的缺失,相当数量的年轻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过于消极了。而这种状况仅靠空洞的政治口号和几句说教式的公式化训导是无济于事的,要用切实生动的综合社会变革去做艰难的系统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