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办”也要“接地气”


“马上就办”也要“接地气”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为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处理群众诉求,由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群众路线网联合策划的“马上就办”栏目近日正式推出。栏目针对“群众留言板”上的突出问题,开设官方回复功能,重点选取关于工作作风、公车私用、公款吃喝、跑官要官等有代表性、网友反映强烈的问题处理结果进行展示,实现了利用网上平台征求民意,将网络问政提升成网络理政的目标。

  毋庸置疑,“马上就办”栏目的推出,有利于让官民在互动中促进问题解决,使矛盾化解、信任加深。这也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务实之举。当然,“马上就办”栏目为信息化条件下构建网络理政提供了新的样板和借鉴,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必须始终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要广泛“接地气”,切忌“空对空”。

  从网上走到网下。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了在网上表达诉求。为顺应新形势,打造阳光透明、务实为民的政府形象,各级各地党委政府、部门单位陆续开通了网上受理平台、窗口、渠道。“马上就办”栏目的开通,也只是网络理政的一种形式而已,当然比起其他一些地方的领导信箱、留言板等动不动就被“抛荒”,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群众路线网共同策划的“马上就办”栏目,实现了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的提升,但是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网上答复了事,要从网上答复走到网下办理,实现网上网下的良性互动,既要让网民诉求在网上有回音,更要让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能够在网下得到妥善解决,绝不能脱节。热闹了网上,而忽视或冷漠了网下,只能沦为新的形式主义。

  从字面走进思想。“马上就办”的亮点在“马上”,不拖不推;核心在“就办”,不是不办。而要想真正把问题办理好,必须找准找实问题的病灶,从思想根源找原因、寻对策,绝不能停留在字面上、表面上、形式上。在回答的时候,要反思深层次的原因,深挖思想根源,绝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将“马上就办”的答复过程,变成提升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的过程。绝不能变成单纯的“字来字往”、“纸来纸往”,必须触及思想、见到行动。

  从承诺走向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甩开膀子干。“马上就办”栏目的开通,创新了网络理政的方式,但这绝不是党委政府理政行政的全部,还有大量的落实工作需要去做。一方面,对于群众的诉求,要做出正面回应,作出郑重承诺,不能敷衍应付,更不能不理不睬;另一方面,要将回复中的各项承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并且要有一抓到底、一竿子到底的落实态度,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着不让,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各项整改措施要经得起时间、实践和群众检验。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既需要承诺,更需要兑现承诺。否则,答复的再完美、承诺的再铿锵,也只是美丽的谎言。

  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但是,要将群众工作做好,将群众的诉求办理好,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到群众中去落实、去解决,也就是要广泛“接地气”,杜绝作风漂浮、力戒教条应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马上就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独特作用,将群众的心气理顺、怨气抚平,从而将整改工作落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心诚意、真抓实干、真转实改。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