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映射的不是高考制度而是价值观


在今年“河南替考”事件之后,高考制度又被各方广泛批判。我们先来看两条评论。
有人认为,应该进行中国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从小学到大学的考试评价方式都应进行改革,使考试回归教育手段本位,使人的自由发展回到目标本位,避免全社会的利益都捆绑在高考的战车上,引发各个方面的腐败。
还有人主张,应该彻底改革现行高考体制,彻底放弃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制。这样的高考体制不但不公平,而且扼杀了教育创造力,更导致教育价值丧失,教育腐败滋生。国家应进行考试立法,变一次考试为过程考试,变一张试卷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招考分离,加强对大学招考的全面监控。
对这两个评论,我认为有些滑稽。
不要奢谈素质教育!那些找人替考的学生难道都是学习成绩不好但素质很高的?荒谬之至!什么叫素质?就凭“找人替考”这一条,他的素质就不会高
如果真要“综合素质评价”取代“高考”,因为会增加更多的人为因素,最后的不公平现象会远远超过现在。刚刚暴露的人民大学自主招生的丑闻,难道那些批判高考制度的人又忘了?那些没有背景的“穷二代”、“农二代”,又如何拼得过有背景的“富二代”、“官二代”?
这时候,我想起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话:如果没有存在很多毛病的高考,我们可能没机会这样面对面对话。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的方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我觉得白岩松这段话,说到了根本!不要总是挑剔高考的毛病,我们应该看到高考的积极的一面。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报人才的方式以前,高考,无疑是最优的,也是最公平的。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不应该动不动就拿制度说事。高考替考或者舞弊,映射的不是制度,而是价值观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对于找人替考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是在追求不劳而获。在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可怕的、扭曲的价值观,那就是,只要有钱有权,就可以肆意地践踏社会最基本的规范。这样的“富二代”、“官二代”,即使上了大学,今后要么是贪官,要么就是奸商。价值观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对于帮助别人高考的枪手来说,这些品尝过高考艰辛的农家子弟,本来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却在金钱面前拿自己的诚信去冒险,甚至面临着开除大学学籍的处分。这样的学生,在没有参加工作以前,就可以为了钱丧尽天良!他们在替别人高考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到,他的这次替考完全有可能葬送一个和他同样贫穷的农家子弟的读大学的机会。没有参加工作以前,他们就敢这样,就能这样,参加工作以后呢?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