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愿头戴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桂冠?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的开创者毛给自己的事业筹划了一个宏大的目标,那就是赶英超美。赶超的时间表是准备100年,力争50年,计划75年。大跃进时期,苏联提出了15年从经济上超过美国的计划,与毛的想法不谋而合。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提出15年左右赶上英国,再过20、30年时间赶上美国。
毛的急欲赶超,有两个目的,一是在这场东西方文明赛局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二是强大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毛之后,中共的接班人几乎都在传承着他的这一夙愿。2012年前后,世界再次聚焦中国经济的未来地位,认为到2020年中国即可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包括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的胡鞍钢都积极认同这一说法。
习接班中共后,中国下调经济增速,但与自己赶超目标美国糟糕的经济相比,仍属高速增长,其赶超势头咄咄逼人。习的“一路两带”大手笔对外开放格局,给中国经济又勾画了一个宏大、宽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崛起更是搅得美国惶恐不安。为心理自慰,奥巴马在美国西点军校自我吹嘘美国仍是世界老大,仍能继续领导世界100年。然而,吹嘘得越大,越没人相信。这种不靠谱的吹嘘,反倒把它的对手聚焦成未来世界的新霸主。
据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5月5日报道,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也许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中国经济预计将在2014年年底达到16.72万亿美元,比美国经济多大约1000亿美元。
对于这种年底超越的说法,中国国家统计局并不认可,并对其计算方法持保留意见。
为什么几十年的赶超夙愿终于被一朝实现了,反倒又不认可了呢?中国又在顾虑什么呢?
6月27日《印度快报》刊登了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不愿头戴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桂冠》一文。在文中,裴敏欣列举了中国对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桂冠不感兴趣的理由。主要的考量有三:一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将有可能被其他国家要求贡献更多的发展援助资金,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二是在全球气候谈判中,中国可能再难以坚持称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出的钱应该比富国少;三是在中国,第一的位置还可能会使政府承受压力,因为政府花费在社会福利项目上的资金还不到总预算的15%,而美国却为37%。
中国之所以不愿头戴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桂冠,喜悦自己世界第一的荣光,最主要的也还是中国新领导人的务实精明与清醒的自知之明。世界银行宣布这一消息,使中国很难看到什么实际上的好处,而只会徒增无尽的国际义务。更重要的是中国领导人最清楚,中国经济规模可能很大,但中国在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率、国际金融影响力等方面不及美国,有的方面甚至落后美国几十年。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国际商业社会真正关心的是一国的人均收入及其它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力。若在这些衡量方法上,中国就绝对不是世界头号经济体了。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五分之一。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的消费市场要比美国小得多。此外,大型经济体必须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对全世界产生影响。在这方面,中国是一个经济巨人,但却是金融侏儒。
戴不戴这个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的桂冠,中国的一些顾虑也还有:担心再次助长“GDP崇拜”之风,担心自己的真实国力被无限夸大、担心自己被骗入外国的言辞陷阱,担心国内民族主义过度膨胀。
中国想不想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肯定想,也不是不敢想,但只是不想、不愿被“成为”而已。
世界第一大国,有着特定的内涵,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而不单单一个GDP指标。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都曾创造过不少单指标性的世界第一,比如,四大古文明、人口数量、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等。但中国领导人尤为清醒的是,所谓的“世界第一”,是指综合国力上的较量,不仅仅包括经济实力,也还有军事力量、政治和文化软实力等等。即便中国经济总量能在数年内超越美国,但中国若要成为综合国力的世界第一,仍将是十分遥远的事情。若继续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论英雄,只会“被成为”名不副实的虚弱的“世界第一”,其弊远大于利。
别人的忽悠、吹捧,更多的是捧杀、是迷魂药。治国者,必须头脑清醒,不被花言巧语、糖衣炮弹所迷惑。
再者,中国不愿头戴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的桂冠,也还有可信度上的一些顾虑。怕欣然戴上,不被世人接受或认可。
有媒体直白道,从统计上的虚假数据到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关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结论毫无意义。中国的一些地方官员,为达到晋升的目的而制作虚假的经济数据,使人很难相信中国的增长故事。
最后,中国政治口味、民众关切的变化,也使这个GDP世界第一的桂冠不再备受关注,倍感荣光了。习近平接班后,中共执政风格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它的政治口号已经从只强调GDP,变成更多地强调生活质量,如公共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等社会公众普遍关切的问题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比任何统计数字上的光环都重要。
在世界银行刚刚发布这一消息的时候,中国网民们的反应不是欢欣鼓舞,而是更多的怀疑和嘲讽。对普通民众而言,这一预测结果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正是这个反差,使他们失去了对中国超越美国而摘取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桂冠的兴趣和欣喜。正如一位微博用户指出的那样:“我们超不超过美国并不重要,人民觉得日子越过越好,才是最重要的。”还有的网友悲怆道:“在中国,买一套房的钱,可以在外国买好几套了,但是我们的工资还不到他们的五分之一。我们该为这种虚假的GDP自豪吗?”
如此悲观的情绪,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这种桂冠在坊间的认同度了。在这种悲观的情绪中,中国就是欣然头戴这个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桂冠又还有什么意思呢!戴上若不被民众认可,其个中的滋味恐怕也很难受吧!
2014年6月29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