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随笔——股市画饼,积极做多


    话说中国股市,要说好,是不容易的。中国股市,是奇怪的,但也是不奇怪的。自从有了股指期货以来,中国股市的运行,终于有了点市场的味道。做空机制的建构,虽然不完整,但正在从内部结构上,对股市参与者进行思想纠偏。做空盈利,虽然非主流,但对于20多年来只能够依托单边上涨赚钱的中国股市思维,是一个极大的改进。正是这个改进,为我们的股市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或许中国的股改,还需要深化,比如T+0机制,是否会在以注册备案制主导的发审机制的改革下出现,笔者报以乐观的情绪去支持。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对于各路英豪,在股市拼搏,终究是要沿着风控模式设计投资或者投机模型了。没有风险约束的股市,让广大的中国散户成为最能展示中国3000年来构筑的道德范畴内忍辱负重“美德”的样板。

    在新的改革周期,股市的改革,将成为主导市场参与者向着专业化路径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股市投机环境的改变,压迫着每一个市场参与者跟随改变。散户数量的减少,将继续成为常态。唯有专业机构的权重到达80%,非专业机构的散户缩减到20%,中国的股市,或许才可以说走入了健康的轨道了。但是,从目前看,这个股市治理目标,显得是多么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中国股市在令人沮丧的远征路上,被空头大军折腾了许久了,在市场绝望的冰点,多头希望之光终于依稀可见。人类求生的本能,会展示生命的顽强。2014,正是中国散户顽强生存的一年。活下来的,将会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周期的王者。

    看2012年至今以来的周K线,有两个奇怪的极限部位矗立在那儿。一个是2012年12月7日那周1949点出现,此后持续反弹10周,第11周大阴宣告反弹周期结束;一个是2013年6月28日那周1849点出现,此后持续反弹11周,第12周中阴宣告反弹周期结束。7个月内出现两个低点,两个高点。波动是对称而完美的,只是我们常常在某个当下,忽视掉波动的完美,而只能够在历史既定之后去反思。完美的对称,是否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呢?会的,当然会的。

    K线,是完美的。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也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改变。K线,是股市的生命波动体征,自有她运行的节奏。如果股市没有节奏,股市就生病了;如果股市K线不波动,离死亡就不远了。K线,正是股市的心律,每一次的跳动,都透露出鲜活的生命信息。

    将时间从2013年6月28日后移6个月,将眼球聚焦在12月6日对应那周,年内二次高点出现,随后以两个连续中阴线,似乎要将股市重新推向“深渊”。一直到现在,6月27日这一周,没有大的向上波动。一个阴阳交织的大型谷底盘整,自2014年1月24日见底以来,非常安静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会想到什么?

    如果波动是对称的,历史逻辑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去寻找这种对称性的完美信号。7个月的时间,至少促成10-11个周的从谷底到峰顶的反身波动。而这个波动,已经有一些经济实体信号在佐证。

    第一个信号,是货币信号。在做宽松处理。宽松,意味着货币流动速度会加快。投资涌动会成为主旋律。

    第二个信号,是稳增长语境下的投资启动的“微刺激”,正在CPI、PMI等数据逻辑下得到验证。这将极大地改变市场预期。预期,正是股市操作需要重视的信号。

    第三个信号,是笔者观察到的钢厂生产与库存数据。在最近5周以来,生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库存量延续下降的趋势。而库存去化速率,却实实在在地在谷底盘升。市场需求大为增加。钢厂产能,是过剩产能的代表。在政府严控钢厂产能的状况下,“需求在增加,推动产能的增加,而库存继续下降”。这一重要现实信号,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严控产能背景下的补库存即将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发生。

    三个信号,都在预示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正在发生着改变。这个改变,即使不是长周期意义上的,也应该是中短周期意义的。我们,是否应该有理由去相信,对于那个早已发生的未来,我们在今天,应该起步上路了。

    空间意义上的画饼,是无意义的。但是,我们应该立即调转航向,跟随多头建构多仓,积极做多,是一个重要策略。当然,对于那些掌握着细致波动技术滚动作业的好手,在大方向上,做小的回撤,又会增加更多的致胜砝码。

    看到K线的完美,想到时间对称性规律,我们的当下,置疑选择是否应该,都是缺乏勇气的。大仓做多,周期10周,对于7月份的策略选择,我们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