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何外升内贬


  不用讲的太过复杂,用一个简单模型来解释这个现象:一个水池被人为从中间地隔开,一边的水位高(代表外汇,以美元为主),一边的水位低,相当于人民币。因为水位不平衡,水就会从水位高的地方流到水位低的地方,这个时候低水位的一边和高水位一边的水位差就越来越小了,相当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升值,而另一方面,水位低的这一边,水越来越多,相当于货币泛滥,物价上涨。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来,并不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通货膨胀,恰恰相反是因为存在水位差(货币低估),才导致水越来越多,也就是通货膨胀。现在国际上都认为中国人为的压低货币价值,本币被低估了,巨大的外汇储备是一个证明。这成为发达国家堂而皇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正当”理由。

 
  现实中,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方面欧美失业率居高不下,密集型产业转移后,国内工作岗位急剧减少,民众靠福利和借债度日,国家财政平衡受到了较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之后,这个矛盾越发凸显。为了给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重启再工业化进程,加大出口力度,平衡长期对华的贸易逆差就成了发达国家必要的政策选项。从全球大格局来看,这些利益诉求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让中国本币升值也并不能提高欧美多少就业率,因为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以储蓄为主、投资渠道较少、消费不振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就算人民币升值带动了欧美出口,中国人也无法消化这么多的进口商品。相反,大量商品进入压低了国内整体市场的价格,打压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比通胀更要命的通货紧缩,而且也并不会降低民众消费成本,因为随着大量商品进入的还有热钱,热钱必然会带动商品价格的攀升。
 
  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分析,中国是一个专政性质的政府,对内行政管理成本与支出相当的庞大。所谓大国小民,不同于穷政府富国民的民主国家,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关系到党的领导力和执政生命。而中国上千万的各类企业上缴的税收是国家财税体系的基本保障,如果中国的企业自身都难保,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就会下降(这么多年来也没提高多少),政府在没有太多选择之下就会开动印钞机(或者提高借债权重),进一步加剧通胀。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在1年多前财评文章中就已经指出,中国是一个通胀和通缩同时存在的国家,且充分具备短期转换的条件和要素,其中核心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背后的症结则是金融制度同政体关系的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