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西部国际大都市(大兰州)之构想
文/ 徐永刚
按:这篇具有前瞻性、可行性洋洋洒洒的文字中,作者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建设大兰州的构想。半年来文章寄往有关部门及报刊杂志无果。无奈之下,作者请帮忙编辑,并授权发在网络平台。从这篇包含作者心血、贯通古今、论据详实的提案中,真真切切体现出一位老工程技术人员不计名利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此,编者谨向本文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兰娜)
前言
兰州地处甘肃省中部,在中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地理结合部,是国家在西部的一个战略重点。无论少数民族共同发展,还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兰州都必须承担重要使命和责任,兰州也是国家整体战略上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节点。
一、悠久的历史
兰州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公元前214年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中间曾出现多次辉煌。西汉时期匈奴、羌族部落经常骚扰中原,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为割断匈奴和羌族联系,汉武帝曾两次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反击匈奴,西汉时中央政府加强兰州及周边地区控制,设金城郡,所辖13县,金城一词沿用至今,两汉出现第一次人口高峰。1400多年前大隋王朝在兰州设总管府,成为襟带大隋西北江山最重要的军事据点。唐宋时期把兰州从吐蕃、西夏王国统治收复。600多前,明朝肃王府迁兰州使其成为大明王朝在西北大地上最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并奠定基础。从而大批外地移民进入兰州,带来多地饮食、服饰、语言、生产方式、风俗、方言,到新环境,形成独特的移民习俗。而整个甘肃境内又被称为西戎之地或戎羌之地。自周秦至宋,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党项、杂胡人都在此地生活,大约有50多个少数民族。使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渗透,宗教文化与社会文化沟通,构成多样性文化结构。
到了清康熙年间,设甘肃行省,兰州设为省会,乾隆年间陕甘总督府坐镇兰州,兰州已成为陕、甘、宁、青的政治中心。尤其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派洋务运动,倡建机器制造局,并能制造马刀、铸币、擀毡、毛毯,并建立织呢局,建立中国第一个毛织工厂,另建小型发电厂、肥皂厂、火柴厂等,除满足十余万兰州市市民生活需要,还承担着青海、西藏、河西、新疆等地物资集散。另外为收复疆土,左宗棠亲率10余万骑兵进军新疆,打败民族分裂分子阿古柏,收复失地,后通过谈判收复伊犁。这样整个新疆全部收复。值得称颂的兰州制造局所造的枪、炮、子弹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当时国际水平,所造的先进武器对扫平阿古柏政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正义之战起了关键作用。当年被留放新疆的63岁林则徐途经兰州为37岁的左公提写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避趋之”以庆贺。
抗战时期,西北西南成为关系抗战全局的战略大后方,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由新疆入境的大批苏联等国的国际援华物资经甘新公路运抵兰州后,再由西兰公路等转运到各抗日前线。我的父辈当年就参与西兰公路打通,还曾任西兰公路扩建的总监。当年兰州的军民在这条生命线上,用络绎不绝的驼队、汽车、毛驴车、马车将无数军粮、武器、弹药源源不断输送到抗战前线。由清政府主持,德国人建的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百年兰州黄河铁桥为沟通这条运输通道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时期,兰州不仅是抗战大后方,国际援华物资中转站,事实也是中国空军训练中心之一。为此1937年11月至1943年6月,日寇对兰州进行了长达6年的疯狂轰炸。针对日寇的轰炸,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形,两山山上高射炮支援下,仅1939年2月20日和23日就击落日机18架,同年12月又有10架敌机被击落。此役为抗战中击落日机最多的一次空战,成为抗战历史上的奇迹。
兰州是个包容的城市,抗战时兰州市是大后方,大量文化团体及大学纷纷迁入昆明、兰州,昆明有西南联,兰州有西北联大,北师大等校就迁兰为西北师大。大批东部沦陷区的同胞涌入兰州,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来兰发展,各种宣传抗战的力量,大批文化名人,如傅斯年、顾颉刚、赵丹等都到过兰州。一些文艺团体来兰宣传抗日,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活力和繁荣。
1949年8月26日,更迭后的新政权,为支援大西北及后来的三线建设,全国各地大批厂矿企业内迁,兰州基于其特殊位置,提升为国家战略位置。 “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有16个项目投入甘肃, 仅兰州西固区就有6个,使兰州成为新中国第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同时国家又投入近百亿把13个大中城市的一批重要项目迁兰, 上世纪50—70年兰州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兰州亦成为全国城市中最大的移民城市。大批东北、华北、华东及南方的建设者携带家眷涌入兰州。仅上海迁兰轻工业厂就有热水瓶、胶鞋、沙发、墨水、服装、制药、玻璃、针织等。一些有名的企业商业如佛慈制药厂、信大祥绸布店、王永康西服店、悦宾楼、南方糕团店、景杨楼饭庄等轻工业、商业、食品厂迁入兰州。一些文艺团体,如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树春等带来上海春光越剧团成立兰州越剧团。包括话剧、歌剧、京剧、秦腔、陇剧、豫剧等大批文艺团体成立。一些文化名人如画家黄胄、诗人闻捷、音乐人王洛宾等在此成长、采风、发展。一批批外地人来,一批批融入,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二、特大城市的构思和实施
在中国版图中轴线以西,半个中国内没有一个特大中心城市,也没有一个规模的城市,中型城市少而不强,小城镇发展程度低,大、中、小城市间缺乏有机联系,从而制约了兰州的快速发展。
这次政府集国家和民族利益及多种因素批准兰州新区为国家第五个新区,无论以古代兰州连接中原和西域,汉族和西部少数民族都具有重大意义。兰州自汉代就是国都“长安”的屏障,曾有“失金城者(兰州)则长安危也”之说,因此在国家视野中,兰州新区的批准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乘此机遇把兰州建成国家西部特大国际大都市条件已经成熟。
参照国际上其它的国家,如美国面临大西洋和太平洋,大西洋沿岸有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太平洋沿岸有洛杉矶、旧金山。中东部有芝加哥(第三大城市)底特律等。大城市分布比较平均合理。我国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东边临海,西边均为高原,自然条件差,特大城市都集中在沿海。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超大城市人口已超过7000万,加上沿海多省市40%以上人口集中在沿海,布局很不合理。
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都快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各省会城市面积、人口都在大幅度的增长,而兰州市几十年来城市不但没有大变化,从管辖三县六区中,将白银区划出去,变成了三县五区。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此一例。这次兰州新区建立,就在兰州和白银两市中间,距白银相反更近一关。曾提出的“兰白”地区概念,为两地产业优化,产业集聚,开放合作,互利互赢,创新转型,共同建设提供了机遇。兰州的行政区划合理布局此乃千秋万代之大计。
大兰州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参考与兰州基本情况相似的美国第三大城市,位于美国中东部的内地城市芝加哥。该城市无论布局的形成,各方面条件均与兰州相似。芝加哥位于美国中东部五大湖地区,城市人口约300万,而大市区由库克等等6县组成,总面积1.2万方米,人口700万。工业布局齐全合理,沿湖滨平原向三个方向展开,重工业、轻工业、商业、金融业分区布置,齐全发达,并是美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32条干线交汇,公路交通发达,是州内公路系统中心,也是五大湖重要湖港。在芝加哥500公里内,城镇化人口幅度约为美国人的20%,约为5000—6000千万。
而大兰州行政区划考虑兰州市和白银市合并,将百银市会宁县与定西市的临洮县对换,并将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县划归兰州,形成大兰州,因临洮、永靖县直接与兰州市红古、西固、七里河、城关四区接壤。这样在兰州市区周边都有郊区县包围。会宁县距兰州较远,与兰州联系少,划归定西市比较合理。这样大兰州共管辖二市(兰州市、白银市),7县即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永靖县、临洮县、靖远县、景泰县,七区即红古区、西固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白银区、平川区。城区人口约400万,大兰州约700万,与美国芝加哥市基本相同,以兰州为中心500公里范围内幅射甘肃河西张掖、武威、内蒙阿拉善左、右旗,宁夏石嘴山、银川、中卫、甘肃陇东庆阳、平凉、天水、陕西宝鸡、汉中。四川广元、江油、平武、茂县、阿坝,青海贵德、湟源、西宁等西部人口密集地区五省约8千万人口。
由于永靖县划入,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也有五个电站水库和黄河,与美国五大湖类似,黄河疏通河道,考虑兰州至白银先通航。这段航运解放前可以至包头。
随着大西北的开发,兰州掀起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目前已开工的兰渝、兰成、宝兰客专、兰新客专、兰银复线与即将开工的兰合,如上原有的兰新、陇海、包兰、兰青、及兰州至中川机场的高速共有10余个方向铁路交汇,加之兰州地铁的建设以及新建成的兰州铁路枢纽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路网型编组站,其是国内第三个一次性建成的大型铁路编组站,使兰州变成南客北货新格局。按三级七场设计,占地5000余亩,使其成为中国四大编组站之一和亚洲一流的现代化特大型铁路枢纽之一。打通欧亚大路桥途经兰州,本人当年就曾参予此项设计工作。
兰州公路交通十分发达,目前已有6条高速公路国道和数条省道,几条市区至中川机场和新区快速公路正在建设。
兰州中川机场位于新区兰州、白银之间,近年以来旅客吞吐量持续走高,仅2013年单日客流量多次突破2万人次,并首次突破2.2万人次。中川机场增加过夜飞机,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先后新开航线17条,加客航线18条,恢复航线8条,并开通泰国国际航线,加密台北航线恢复执飞首尔航班。扩展后的大兰州如图示(附图)
三、大兰州建成后的优势
兰州新区批复后曾考虑到新区处于兰州、银川、西宁三座省会城市的连接点,但大兰州施实后,兰州市其边界直接与青海、内蒙、宁夏三省区接壤,便宜于与三省交流和协商。由于甘肃省地形是长条状,大兰州正处于中部,其西北部是少数民族地区和河西走廊,而东南部多为人口密度较大的汉族农耕地区和甘南藏族地区,省城管理简单方便,真如古诗中所写“西控河湟,北推朔方”、“捍御秦雍,联络西域,襟带万里,控制强敌”。这正是兵家中的兰州,也是史家眼中的兰州。
大兰州行政区划调整也会因兰州、白银两市合并,政府机构可大大缩减,精兵减政。尤其近期由于加强兰州新区的建设,目前兰州市政府大部分机构已适至兰州新区处办公,而新区处于兰州和白银之中间,距白银市还要近一点,管理起来更方便。
调整后的兰州面积增加,工农业商业、学校布置更为方便和便于调整,工业和高新科技区和大学不但可到新区、榆中、白银,也可布置在生活条件较好的临洮、靖远等地,兰州旧城区重新调整为商业、学校、金融等区。作为特大城市首先要考虑粮食蔬菜和副食品等的供应。调整后大兰州城内5区周围全有农村郊区,而临洮、靖远、榆中农业都较发达。
临洮距兰州城区最近只有10公里,从市区通过高速公路到县城1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很方便。临洮古称狄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兰州出发经阿干镇、经摩云驿,翻越摩天岭到达临洮中堡。抗战时期很多文人来临洮考查教育。该县文化比较发达,著名教育、历史学家顾颉刚考查甘肃教育,曾五次到此,发现临洮教育兴盛,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条件好,现许多高校分校、二级学院,有关技术院校,今后完全可安排到临洮或靖远等地。布局更加合理。
靖远县城也非常古老,每年靖远产的蔬菜、瓜果大量供应兰州,因该县城地形两山夹黄河,抗日战争期间,因地形酷似兰州,数次遭到日机轰炸,日机将靖远误认为兰州,靖远与兰州人民一起,遭受日本鬼子迫害。因两地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而结下深厚的友谊。
由于永靖、景泰、靖远划入兰州。这样甘肃境内黄河段全部由兰州管辖,更便于甘肃境内黄河段的治理和疏通,打造国内一流的水运航道及结合景点景观。进一步发挥兰州黄河水远优势,丰富兰州旅游内涵,完善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近一期兰洽会上,黄河兰州段面向全球公开招商兰州段黄河水运总体开发项目,该项目借鉴法国塞纳河沿线风情,打造兰州版塞纳河。兰州是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发展航运旅游得天独厚。
1958年9月27日,黄河上游两大水电站刘家峡、盐锅峡同时开工,建成后的刘家峡水电站当时是亚洲第一大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从兰州接轨,公路从兰州至刘家峡仅75公里,大约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比现在主管的临夏市方便宜许多,该地多被称为兰州后花园。作为特大城市,必须有第二水源,为根本改善城市供水结构,加快兰州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使其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近期为建第二水源,兰州市直接与水利部签定合作协议,因绕开了临夏、永靖县很不协调。如建立大兰州的构想能实施,此问题会迎刃而解了。
同样,刚刚发生在2014年兰州水污染的恶性事件,饮用水中苯严重超标,造成市区几百万人饮水困难,如何解决?我建议,如果能建第二水源,避开污染严重的西固石化港地,从刘家峡水库建长管路饮水至兰州市区。此工程量小,距离短、投资小,可以彻底解决市区数百万民众的用水问题。这是一件功德无量,千秋万代恩泽兰州人民的好事。
刘家峡水库,水上游乐项目,水运码头建设,各种水上运动项目比赛由兰州市出面比永靖县出面影响面更大,可以更好地将刘家峡推向国内和全世界。又比如兰州2013年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就从刘家峡水电站开始的。
兰州又名水车之都。上世纪60年代,据统计甘肃境内黄河段从永靖到兰州、靖远、白银、景泰的沿黄河一带仍有400—500架水车,沿岸人民克服水低岸高的水利形式,引水灌田,利用水车引河水灌溉,曾成为兰州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角色。而水车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英宗正统年间,兰州卫指挥使到靖虏卫(靖远县)担任佥事的房贵,从安徽引进水车,后在黄河沿岸推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后100年经水车的先躯“段续”结合南方水车在兰州本地化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了兰州水车技术。今天兰州建了水车园,供大家游览、观光。记住甘肃境内黄河沿岸从永靖到景泰黄河段整体联系,水车历史才能完整,兰州也就真正成为“水车之都了” 。
另外兰州的交通无论从铁路、公路、航空、航运方面,兰州、白银多周边县城均受益,调整后的兰州更要加快建设畅通工程,调整城市交通规划,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的立体化、网络化、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兰州周边城市通讯设施并网,建立各城镇间快速通道,全国各特大城市区号两位数的还剩一个“026”,兰州建成特大城市就有条件争取此号。
四、大兰州形成后,进一步需作的工作。
大兰州的建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历史发展契机。首先是中央批准兰州新区为国家第五个新区,而新区位置又在兰州和白银之间,况且兰州和白银市从历史根源上就是一个城市,现在又逢大发展的机遇,形成特大城市的自然条件成熟,并无行政干予,有关领导部门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确给予指导,支持,引导。国内稍有历史根源的相邻城市合并很多,屡见不鲜。如旅顺、大连合并,称为旅大市,后又更名为大连;襄阳、樊城合半为襄樊市,后又改为襄阳市;荆州市与沙市合并开始称荆沙市后又更名为荆州市。就连武汉也是由武昌、汉阳、汉口三市合成。兰州与白银合并后一次就原称为兰州市,有人提议兰州、白银合并并加上兰州青白石、靖远、榆中、临洮等县市均大量产白兰瓜及改型的各类瓜果。建立大兰州后大量瓜果可以畅销,每年夏天都大规模供应兰州及全国各地,而多年大量瓜果卖不出烂到地里的状况将得到彻底地改观,这样兰州是著名“瓜果之城”也可有个别名“白兰瓜”市。
目前国内各个城市都制定远期发展规划,如最近广州的城市再造规划,广州拟定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城市,功能布局,两个新城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三个副中心花都,增城,从化造城计划,可提高经济增速8%,为珠三角地区做出更大贡献。据悉,最近河南省郑州市也与开封市也在联合准备建立中原国际大都市的计划。
而大兰州形成也应做出远期发展规划,结合这些经验对重工业、轻工业、商业、金融等重新规划面点。例如工业首先新高技术产业将占主导地位,一批先进的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目前已全面启动。绿色、人文、科技将是新主题。同时调整兰州老工业区和白银工业区转产、改造、搬迁。使兰州和白银市成为无污染的商业、学校及金融中心。同时参考成都的经验,大量吸引全世界500强大型企业来兰、来新区投资建设。几个县城临洮、榆中、靖远可为副中心等。
最近国家中长期新型城镇化规划,增加了对特大城市认定,是历史难得的发展机遇。真正依靠市场配置、城市承载力、人口能力而成。兰白合并后,自然满足特大城市人口上升超过500万的规定。城市的规模、等级变化后,原来城市的一些连续性的工程规模、规划就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扩能,并重新规划。有关领导应尽快组织有关专业人事、专家、编制兰州近远期发展规划。
在大兰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原来计划建轻轨网,通大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兰州至中川机场轻轨可延长至白银甚至到靖远。兰州至临洮城际轻轨也可考虑客运专线或地铁延伸,兰州至永靖铁路在兰州至合作的兰合线上已包括,但应提高标准和尽快开工。兰州周边的新划进的县城,因定位和身份的变更而应提高标准和不断完善。同时与周边联系的道路也要设计快速通道或高速公路,合理布局,尽快实现产体式网络化,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同样目前在兰州黄河段已规划的吴家园、徐家湾索道、金港城、杏花村、盐场堡、杨家湾、青城、兰州八个码头,还应增加至永靖至白银、靖远、景泰等地的码头建设,应综合统一考虑。
中国西北部仅有乌鲁木齐和西安两个国际机场,远不能满足旅客的需要,随着旅客吞吐量的持续走高和兰州城市等级的提高,完全有条件扩建兰州中川机场为国际机场。中川机场位于兰州新区,地域开阔、平坦,完全有扩建的条件。记得几十年前确定兰州机场在中川时也曾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我们设计人员就曾考虑到发展兰州周边距离近的地方都不合适,选在中川建场,现在看来是非常合理很有远见。
由于交通畅通,西部经济的腾飞,给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国家“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甘肃占16个,其中大多数在兰州,多年来由于企业老化,现正处于调整、转产、搬迁中,但兰州工业基础雄厚,这次白银市加盟,可以说“强强联合”,加上新区建设使兰州掀起新的建设高潮,将会吸引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士到兰州发展、创业。还会吸引全国多地的务工人员来兰州参加建设并掀起新的移民高潮。政府应尽快出台好政策进行引导。
由于西部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增加了活力。兰州发展中工农业产品除了放眼全国,也要作为丝路产品生产的起点,产品“走西口”是最好的机遇。由于近来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削弱,美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很少介入该地区,使原苏联控制的中亚国家发展出现了空白,中亚各国与我国丝绸之路已有几千年的联系,生活、人文、历史与我国新疆、甘肃联系密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克克斯坦以及俄罗斯在我国西部都有对应的民族。甘陕后代就在中亚地区形成了“东干族”。兰州市工业基础的强项如石油化工炼油、加上白银矿山、冶金强项及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在中亚会大有用武之地。农业产品,土豆、洋葱、西红柿、西瓜等及牛羊肉,特别是靖远羊羔肉都受中亚人民的喜爱。同时对人口较少的县如永靖、景泰等都要退耕还林,种草种树大力发展畜牧业、旅游业。目前能源、采矿、太阳能、风能利用钢铁等行业已在中亚获得发展,将来进一步扩大开放到西亚、欧洲、北非等地,使丝路经济带加快发展,重现丝路的辉煌。
在城市扩展中,调整城市结构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工程,大手笔的处理好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人与都市关系使经济布局,使产业布局更为合理,改善投资环境。
兰州旧的市区是一个狭长的带状城市,黄河自西向东纵贯市区 ,因市区空间太小影响发展,兰州扩大后依靠兰州新区,榆中、皋兰加上永靖、临洮、白银发展成为每个中心,使其成为国家低丘缓坡荒滩,丘陵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试点城市。旧的兰州市区在河流上游,上风向,“一五”期间建设了大批化工炼油污染严重的企业,虽然当时为国家的建设作了巨大贡献,但现应转产,搬迁至新区或宽广的附近郊区,使兰州老市区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和文化区。同样白银城区也应将搬出的厂区大力进行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新区和新建单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严禁高耗能,高污染,生产能力转入低水平重复建设。
城市加强绿化面积在古代就非常重视绿化,清朝一代名次左宗棠,就植树形成著名的左公柳。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提出把西北建设根据地的构想并改善生态环境。在兰州徐家山、五泉山等地大力植树、造林、绿化兰州。
近年来政府关闭有污染的小锅炉等污染源,大量植树、绿化荒山,尤其近几年来兰州的雨水增多,旧城区大气污染严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兰州市区南北两山也绿了,空气了好了,天也变蓝了。2014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兰州报道现场,黄河两岸绿水青山,郁郁葱葱的景色令全国观众感叹!而在新区的建设中,也应首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白银市区环境也应改善,这是吸引大量商人来兰投资的基础生态环境。
兰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在临洮县城以南十公里洮河两岸马家窑就发现了一种新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彩陶文化表现了先民对客观事物好感受和认识,更反映了对生活情趣和美的追求,展现娴熟潇洒的绘画图案超过世界任一种远古陶绘画,其马家窑文化达到彩陶艺术的巅峰,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
加强文化景观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特别是黄河风景线规划中,切实搞好各种特色主题公园的建设,为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诗句“昔岁来兰州,随槎想碧落,黄河橫节园, 牛女看约略,以槎名其亭,南对澄清园,走笔题一系,乡心慰寂寞。”等历史名人、名句留在公园内,并能将主要历史名人雕塑请艺术大家制作,如霍去病、卫青、李广、成吉思汗、邹应龙、林则徐、左宗棠、刘尔炘、赵元贞。近代的邓宝珊、江隆基,八办的谢觉哉、伍修权、宋平等名人。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使黄河风景线真正成为城市名片和靓丽的景观带。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想起大漠孤烟的荒凉,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想起丝绸之路的繁荣。
由于建立大兰州由周边几个县的加盟,使兰州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即有南方古镇如青城古镇,什川梨园、安宁十里桃园,又有西部少数民族历史古迹永登鲁土司衙门、佛教聖地炳灵寺(有我国最早的佛像),也有国内罕见的地质奇观,景泰石林、天斧沙宫。永靖黄河三峡、临洮的马家窑彩陶,这些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另有风景如画的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黄河风情线、刘家峡水库等。看贯了南方小桥流水就想大漠的宏厚,看贯了东部的民俗就想起少数民族历史遗迹。另外随着青藏公路,铁路开通去西藏游各都要过兰州,加上即将开通的兰渝、兰成、兰合各条铁路和通往西南的公路、民航已开通和加强西南、西北联成一片。中国西部游、出发在兰州。大兰州(包括新区、铁路、地铁、环线、公路等)大交通图,开发西发特色的旅游方便小吃,乘坐羊皮伐子使兰州旅游更有特色。
建立大兰州后,要充分发挥在兰各高等学校的潜力。我记得文革开始时,兰州市在兰七里河体育场召开的动员大会上,当时甘肃仅有八大院校,几乎均在兰州。现在省内高校现已发展成几十所。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的倾斜、扶持,第一批对兰六大院校重点加强,其中国家重点百年老校兰州大学,由原国家重点北京铁道学院和唐山铁道学院组建的中国第三座铁道学院的兰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直属),现改名兰州交大,有合肥工大及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组成的一机部直属百年老校甘肃工业大学现改为兰州理工大学,有抗战时期北京师范大学迁兰合并的甘肃师大现改名为西北师范大学,有40年代国民政府创建的国内仅有的两所畜牧兽医学院中的“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其中由著名草原系、兽医系为骨干组建的甘肃农业大学,还有政权更迭初期成立的第一个西北民学院现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这些学校都有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的建设高潮中发挥作用,在文化、科研、能源、交通、矿山、风能、太阳能利用等项目和西部丝路文化和西域文化各方面有所创新和作为。
兰州另一个文化奇迹就是打动世界百万“读者”杂志的出版。选择外国作品时以开阔眼界,反映人性美为原则,以实用信息丰富读者的知识,以感人的作品启迪读者的心灵。我也希望这次在兰州扩展中和丝路经济带发展中能作有力的推手。
五、打造中国兰州的——“金秋之城”
兰州天气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最低温度约零下十几度及最高温度30多度的时间很短。一年四季几乎恒温,虽然早晚温差大,但空气温度小,几乎一年四季夜间睡觉都要盖被子,睡眠质量好。近几年来兰州城市污染治理加大力度,城市绿化面积加大,生态环境有所改观。加之近几年来全国很多地区夏天酷暑,近60%以上国土高温达35℃以上,人们在夏天非常不好过,来兰州避暑的游客越来越多。到兰州的游客,白天可以到小餐馆里品尝兰州诱人的特色小吃,牛肉面、羊羔肉,晚上到黄河边喝茶、乘凉、避暑,享受一季清凉的夏天。虽然国内十大避暑城市,兰州排不上第一,但现在外地来兰人数巨增,造成来兰火车票很紧张,夏季兰州各宾馆,旅馆爆满,由此可见,兰州知名度越来越高。
有几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90年代在兰州铁路设计院门前自由市场,多个水果摊点均有大量水果上市,香飘万里。兰州又称瓜果之都,每年8、9月份各种上市的水果琳琅满目,这里的土壤是沙质土壤,日照时间长,含糖量高,甘甜爽口,非常好吃。刚改革开发不久,政府组织各国住华大使及夫人来此参观,兰州的水果受到各国大使及夫人热情称赞,他(她)们真没想到兰州有这样多又好美味的水果,市场这样繁荣。当时来兰的大使有几十个国家,来宾们都对兰州的水果市场盛况赞口不绝,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兰州的知名度。
另一件事同样是在80年代初,国家进行留学生公派统一考试,连着几年兰州大学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都是全国第一名、或第二名,成绩超过北大。我亲戚兰大化学系66级毕业生邢兆琏告诉我其中的原因:1、兰大60年代从欧洲前苏联等国留学生来的多,中间师资力量雄厚。2、兰州天气很好,学习考试天气都不热,容易出成绩。兰州高考不管7月份或6月份不用考虑自然灾害或严热天气。这些我们都亲身感受,我在兰州的大学同学都称赞兰州天气,以后工作,来兰的外地人,亦感到兰州宜居,所以都在兰扎根,长期落户。兰州气候条件好,海拨虽然高一点,在国际上也算较好的理想比赛训练场地。
我国南方有个“春城”四季如春,条件与兰州很接近同属高原,约海拨1千米以上,昆明在“南丝绸之路上”,兰州在“北丝绸之路上”。昆明与兰州两个城市都有悠久历史,即然有了“春城”兰州就应该称为“秋城”或“金秋之城”。
本人66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机械系,从事设计工作四十余年,受益匪浅。我作为一位在兰州这块土地上成长、学习、工作数十年的老工程师,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对兰州有着很深的感情,希望有生之年为兰州的现代化发展,为建设打造一个西部国际性的大都市(大兰州),做一些力所能及地的事情。
我为将来建成后的西部国际大都市(大兰州)喊出的广告词:“美丽(古老)中国游,中心在兰州”。
(作者简历:徐永刚 男,1943年10月出生,山东兖州人。1961—1966年,兰州铁道学院机械系内燃机车专业毕业。先后在铁道部专业设计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任职,高级工程师,从事铁路设计四十余年。曾参加国内多条铁路设计工作,多次获优秀铁路设计奖,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获优秀奖。为第一届铁道场道床采石学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