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非正常性融资坚决说“不”


    IPO预披露公司越多,被曝光的信息就越多,市场从中获悉的“内幕”就越多。预披露举措在给市场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发行人的同时,无形中也在给某些问题发行人套上了“枷锁”。如果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如果曾经有“劣迹”,在IPO发行材料中都会得到体现。

    在预披露或已过会的公司中,不乏一些我们所熟悉的“身影”。如重庆川仪与苏州恒久,相信有些资历的投资者都不会陌生。一家是曾经在深市挂牌的公司,因为业绩不佳被“重组”后退出了资本市场,这几年随着业绩的好转,又再次卷土重来并上会成功。另一家则是因为专利问题,在上市的前夜被“扫地出门”的公司,按说因专利造假其名声已臭,但也有“脸”来见“江东父老”。其实,A股市场某些上市公司为了成功挂牌并不缺少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次闯关被否,还会接着申报材料,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宝贵”品质,如果能够用于回报投资者上,又该是多么令人欣喜,但这也不过是笔者的幻想而已。

    一些企业厚着脸上市也就罢了,但其所谓的上市,其实就是为了从市场中“圈钱”,另外或许希望今后借助于A股的高估值实现高位套现。在目前已过会与预披露的公司中,有多家公司曾经上会被否再次携老项目上会,如崇达电路、苏州恒久光电、今天国际物流、普路通供应链、中矿资源勘探等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时隔多年,市场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但上市公司募投项目没变,“钻进”资本市场的精神没变。

    如某公司即将三度上会,其于2010年首次IPO获准后因核心专利失效被撤销了上市资格。但此次其募投项目并未做重大调整,仍为“激光有机光导鼓扩建项目”(原为“激光有机光导鼓建设项目”)和“有机光电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差别仅在于计划产能与募集资金均有所提高。最新的预披露显示,“激光有机光导鼓扩建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各型激光OPC鼓由2010年的1500万支提升2400万支。上述两项目的投资金额分别由2010年的1.54亿元和4000万元增至1.90亿元和5180万元。

    另一方面,在已过会与预披露企业中,均不乏把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与归还银行贷款的。如在今年15家新过会企业中,有8家公司欲通过募集资金来偿还银行借款或补充流动资金,占比为53.33%。而偿还银行贷款或补充流动资金金额占募资超过四成以上的就有3家。其中,重庆川仪拟募资42586万元,偿还银行贷款金额高达2亿元,占比为46.96%,几乎一半资金“送给”了银行。

    融资、资源配置、定价是资本市场的三大功能,但A股市场却“创新”地发展出“还债”功能。显然,无论是发行人募集资金进行还债、补充流动资金,还是重新上会企业的“新瓶装旧酒”,这些融资行为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反而浪费了市场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其融资行为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矛盾,也会打击到投资者的信心。

    好钢用在刀刃上。新股IPO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重在募投项目能产生效益并回报投资者,这才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核心所在。丧失了这一根本点,任何类型的融资行为都无异于“圈钱”,都应该坚决对其说“不”。

    对于市场上的融资行为,不妨对其实行考核制度。一是新股IPO或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往往都会对相关募投项目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如果今后证实其预测存在“水分”,可规定其五年内不得再融资,并由大股东进行补偿,以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二是某些上市公司为了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常常会通过“巧立名目”的方式多“圈钱”,对于这类公司,一旦募投项目完成或相关项目不再实施,募集资金仍有剩余的,规定其全部用于回购上市公司的股份,此举在增厚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同时,无形中有利于提升市场的信心。而且,上市公司乱融资的现象也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